財經365訊,資管產品增值稅相關政策實施已有一個多月。各大資管機構已在官方網站發布公告,按照現行稅法對相關產品計提并繳納增值稅。不過,與公募基金對如何繳稅已較清楚相比,有私募基金表示,還存在準備不足、沒有相對應報稅模板、行業普遍采用的申報方式不適用于股權類產品等問題。業內人士建議相關部門盡快明確私募定性,并制定實施細則。
部分私募準備不足
某公募基金財務總監表示,1月份資管產品的增值稅需在2月15日前繳納,不少資管機構暫時還沒有繳。對于資管產品增值稅實施前行業內存在的疑惑和關心的一些問題,稅務部門不久前對資管行業的公司進行了統一培訓,所以在執行上沒有太大問題。多家公募基金均表示,對于不同產品需繳納不同稅額、如何計算稅額等問題已明確。
一家私募股權投資機構表示,公司已繳納相關稅額。另一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托管機構會提供繳稅的報表,目前公司已清楚需要報哪些稅、哪些產品需要繳稅、哪些產品不需要繳稅。不過,公司準備尚不足,網上沒有相應的報稅模板,公司相關工作人員還不清楚如何報稅。
股權類產品遇難題
一家私募基金表示,對于部分產品是否需繳納增值稅的界定以及一些稅收優惠是否涵蓋私募基金,目前尚無明確說明,所以托管機構只能綜合行業情況統一采集稅務信息以及納稅方式。目前私募行業普遍采取的方式是同時考慮應稅商品已實現的虧損和階段性浮盈。當有浮盈時,以應稅金融商品的浮盈部分為限,扣除當年累計負收益部分后預提增值稅;若無浮盈,則不考慮浮虧部分預提增值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