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道阻且長
隨著同業理財與同業存單業務雙雙受限,近期朱明也在思考如何借助自身力量維持銀行零售業務發展。
“年初總行高層提出了兩個意見,一是提升零售業務服務品質留住個人存款,二是細分客戶群體,拓展居民理財、高凈值客群私人銀行業務。”他告訴記者。
為此銀行高層一再囑咐他,這些變革措施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取決于資管部門能否自主獲取優質資產并形成完善的風控措施,推動銀行理財產品向凈值化、非剛性兌付、資產配置化轉型。
過去兩周,他多次發動資管部門員工積極接洽當地大型企業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尋找優質資產,進而創設高收益預期理財產品帶動零售業務發展。
“目前看起來成效并不明顯。”他直言。
一方面他所在的銀行地處中西部,當地大型企業多以煤炭或金屬開采為主,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對企業經營狀況好壞的沖擊較大,稍有不慎就會帶來壞賬問題。另一方面,銀行內部激勵機制也不夠完善——由于一筆壞賬就可能“奪走”資管部門員工一年績效資金,因此不少員工抱著“不犯錯”的心態,不愿深入挖掘企業或地方融資平臺融資需求。
目前,他所在的銀行只能通過設在上海的金融市場部尋找一些信用評級在2A以上,收益較高的債券進行投資,但這不足以緩解理財產品收益預期下滑的窘境。
“何況,即便我們打算提供債券交易尋求價差獲利提升收益空間,也缺乏足夠的債券交易人才。”他告訴記者。目前他只能透支資管部門所有員工的工作精力,每個員工不但要承擔宏觀經濟走勢的分析,還要參與債券交易獲取價差收益。
“如今銀行理財產品規模增速與高收益預期正悄然出現拐點,年初零售存款增長也沒有呈現開門紅,我擔心今年零售業務發展壓力過大,會拖累城商行業務轉型進程。”朱明指出。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