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4月行情落下帷幕,A股在2017年已經走完了三分之一的路程。從市場表現來看,上證綜指今年以來漲1.64%,算是中規中矩,但經過4月份一番急跌之后,個股一片零落。同花順統計顯示,不計上市一年內的次新股和長期停牌股,在可統計的2835只A股中,僅有690只跑贏大盤,所占比例不到25%。一帶一路、雄安概念股笑傲A股,包攬了漲幅榜的前11名;ST板塊則成為跌幅最大的一個板塊,此外。高送轉、重組失敗、舉牌概念等部分個股也跌幅居前。
僅24%個股跑贏大盤
今年初市場筑底回暖,隨后股指一直處于震蕩上行的趨勢,但4月份A股總體呈調整態勢,抹殺了今年以來的大部分漲幅,累計漲1.64%。相對于股指的不過不失,大多數個股表現不如人意,僅部分主題概念、藍籌白馬股引領風騷。
同花順統計顯示,不計上市一年內的次新股(即2016年5月以后上市的次新股)和長期停牌股,在可統計的2835只A股中,今年漲幅為正的個股有776只,所占比例為27.37%;僅有690只跑贏大盤,所占比例僅為24.34%,不到四分之一。漲幅在30%以上的股票有105只,而股價翻番的股票有5只,其中2只為一帶一路概念股,3只為雄安概念股。值得一提的是,一帶一路、雄安概念股可謂笑傲A股,包攬了漲幅榜的前11名。
西部建設今年以來漲幅高達220%,成為滬深兩市第一大牛股。作為一帶一路新疆振興概念股的龍頭,該股自1月中旬開始節節攀升,期間未有像樣的回調,4月21日股價創下歷史新高25.48元。屬于同一概念的北新路橋緊隨其后,今年以來漲130%。此外,天山股份今年漲幅也達95%。
雄安概念在清明小長假橫空出世,4月初受到資金瘋狂追捧,在深度調整之后,龍頭股已連續兩個交易日展開反彈行情。因此有不少相關概念股仍后來居上,雄踞今年漲幅榜前列。冀東裝備以130.12%的漲幅居于漲幅榜第三位,先河環保、創業環保今年分別漲121.64%、112.79%。此外,京漢股份、青龍管業、保變電氣、首創股份和金隅股份今年漲幅也都在80%以上。
特斯拉概念股鴻特精密從一帶一路、雄安概念股的包圍圈中突圍而出,該股兼具高送轉潛力,今年漲幅為80.51%。同時兼有摘帽概念和重組概念的軍工股中航黑豹于4月10日發布重大重組草案,擬向中航工業集團、華融公司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沈飛集團100%股權,該股今年以來漲68.15%。此外,鋰電池概念股贛鋒鋰業、PPP龍頭股蒙草生態、人工智能龍頭股賽為智能等,今年漲幅也均超過50%。
超七成個股下跌
經過4月份一番急跌之后,部分個股表現一片狼藉。同花順統計同時顯示,今年漲幅為負的個股達2003只,所占比例為70.65%。其中,跌幅超過30%的個股有129只。
ST板塊可謂今年熊霸全場的一大板塊。今年跌幅超過30%的ST股達到13只,其中原名上海普天的*ST上普跌幅最大,達到48.13%。因被起訴方采取保全措施,導致公司銀行賬戶被凍結,該股從3月28日開始連續6個一字跌停,4月25日又因最近兩年凈利潤為負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證券簡稱變為*ST上普,4月25日當天該股再度跌停。*ST寶實因被披星戴帽,也于3月29日起出現連續跌停,今年以來跌47.01%。此外,*ST德力、*ST準油、*ST運盛、*ST云網等的跌幅也均在40%以上。
今年以來跌幅超過50%的個股有兩只,分別為開爾新材和武昌魚,跌幅分別為55.76%和52.70%。今年以來,開爾新材股價大幅下跌,而公司層面并未爆出重大利空,業界分析或因為獲利盤出逃所致。武昌魚因為舉牌概念,去年股價翻番,一度成為“妖股”,不過今年爆出兩舉牌股東遭調查的消息,股價也節節走低。
自4月中旬開始,A股市場還頻頻出現個股“閃崩”的一幕,一些個股明顯是有資金持續拋售,超訊通信、朗源股份、健盛集團、金發拉比、漫步者等多只個股都是類似情況,其中健盛集團今年以來跌幅達到47.92%。
曾提出高送轉預案的多家公司也跌勢明顯,其中永和智控的跌幅最大,今年累計跌幅為46.21%。該股曾是去年高送轉龍頭股,于去年12月2日起停牌策劃重組,擬購買紅紡文化有限公司100%股權,但于3月21日公告終止重組,其3月22日復牌后便一路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