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上旬,四川省樂山市大大小小的政府機關乃至村委會都貼出了一張“敦促令”。“敦促令”的設計者、樂山市紀委書記劉光輝的初衷是,“解脫干部,割裂負能量,讓干部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全身心投入樂山的發展。”但在實際操作中,“敦促令”的受益者們卻顧慮重重,有的不愿主動暴露自己,有的避重就輕。“敦促令”發布整整一個月后,主動交代問題的官員200多人,有些縣區零交代。最新的統計顯示,主動交代人數達1668人。(6月8日 《南方周末》)
治腐防腐是從中央到地方政治工作的重頭戲,四川省樂山市推出“反腐赦免實驗”,可以說是地方反腐的主動探索,效果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從執行來看,懷疑者有之,點贊者有之,如何消化掉腐敗為反腐贏取更多時間,需要反腐赦免不斷完善,以避免反腐赦免成“廉政賬號第二”。
人們對廉政賬號印象還非常深刻。從推出試點到大面積推廣,最開始的初衷是,讓那些收受賄賂的官員主動交待問題,從早預防、從小預防。試行初期,廉政賬號確實起到了感化一批、挽救一批的作用。然而,到了后期,廉政賬號儼然成為貪腐官員金蟬脫殼的“幫兇”,小錢藏大錢,成為反腐治腐路上新的障礙。各地針對廉政賬號交的運行實際,最終取消了廉政賬號。
廉政賬號的黯然退場,應該成為樂山市反腐赦免實驗的前車之鑒,從實際操作來看,也確實發現公眾對赦免實驗類似于廉政賬號的擔憂。怎樣赦免、由誰赦免、赦免的程度、法律法規和赦免如何平衡,等等,都不是一句簡單的赦免實驗就能代替。
反腐赦免,目的是解決違紀行為存量,但正如有人所言,“嚇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假如“老實人”交待了自己收受錢財情況,而那些隱藏更深的“蒼蠅”“老虎”不交待,或者一些人避重就輕,赦免實驗就失去了有腐必治、酌情處理、標本兼治的初衷。
反腐赦免,體現了樂山市關愛干部的良苦用心,但良苦用心不能成為部分貪腐官員反守為攻的缺口,這就需要靠制度性支撐來保證,需要通過明確的規則來堵塞漏洞,并由此掀開腐敗的冰山一角,而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反腐赦免,既是為了挽救干部,保護干部,又是為了打開反腐的新窗口。赦免是一種嘗試,未免就有缺陷和不足,這尤其在后期的制度優化上打好“補丁”。既要情感上感化干部,又要制度上震懾干部,還要組織上規范干部行為,既“護根”,還要清理“爛根”,更要“育根”,形成負能量和正能量的此消彼長。
堅持懲治腐敗和預防腐敗相結合,是推進廉政建設的重要措施。“反腐赦免”會交出怎樣的答卷,需要緊緊圍繞黨章黨紀和法律法規這個中心,汲取廉政賬號教訓,形成更多的頭腦風暴,在制度綱性的硬約束下,最大程度的挽救干部,建設良好政治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