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保持不變的話,土地供應尤其是住宅用地的供應最能反映出未來市場的走向,住宅用地供應少、溢價高的時候,往往也是房價飛漲的時候。而在整個2017年里,北京土地市場住宅用地的供應則大幅增加,土地價格卻一再受到打壓,尤其是溢價率持續走低。這都為未來的市場走向提供了參考。
據偉業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1月17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在2017年供應的住宅用地已經達到了228宗,這一數字較2016年全年增長了50%。四大一線城市,尤其是北、上、廣三個城市在2017年的宅地供應力度明顯加大。
其中,北京的宅地供應量的提升幅度最大,截至目前,72宗宅地供應量較2016年增長了380%;其次是上海,114宗的供應量較2016年增長了25.3%;廣州40宗的供應量與2016年持平,深圳則繼續保持著個位數的供應量。
雖然2017年四大一線城市的宅地成交量在增長,但成交的樓面均價、土地均價以及溢價率卻在下滑。截至11月17日,北上廣深的宅地成交樓面均價為16208元/平米,環比2016年下降2.2%;成交土地均價為32642元/平米,環比2016年下降4.8%;平均溢價率則僅有19.04%,較2016年66.9%的高平均溢價率下降了47.86個百分點,近8年來僅高于2011年的平均溢價率。
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分析表示,在上一輪的樓市增長期間里,北京、上海的樓市熱度全國最高,房價漲幅也是全國領先。因此,在全國樓市調控的要求下,在供給側改革思想的指導下,北京、上海在今年大力提升了住宅用地的供應力度,將宅地的供應水平恢復到了2016年以前的水平。
一線城市宅地供應量、成交量的上升以及價格、溢價率的下滑說明一線城市的土地政策正在發生變化,其核心思想正在向滿足人們的居住需求轉變,是土地市場對“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炒的”這一中央精神的落實。在這樣的土地政策下,過往“面粉貴過面包”的現象得到了緩解,一線城市的新房價格也得到了穩定,進而帶動了二手房乃至整個樓市預期的穩定。
新房、二手房交易觸底企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