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口舔血
按照規定,購房首付需自有資金,不允許從金融機構拆借,這是為了控制房地產的杠桿與風險。
一位深圳金融管理部門人士稱,一旦首付都是借貸而來,金融機構的風險大增,同時也容易助長房地產市場泡沫。同時,一般銀行的消費貸都是三、五年短期貸款,那么購房者短借長用,容易造成個人流動性風險,最終風險也在銀行等金融機構。
2016年3月,深圳等城市也嚴厲打擊首付貸,控制杠桿加大的投機行為。當時首付貸主要從網貸平臺等民間金融渠道流入,而今又從銀行撕開了一個口子,借消費貸之名行首付貸之實。
但是今非往昔,居民的杠桿已加無可加了。姜超在上述報告中稱,如果考慮到長短期貸款、住房公積金貸款,我國居民部門債務占GDP的比重2017年7月已經突破了53%,如果按照當前速度擴張,到2017年底預計將達到56%左右。
我國居民進一步加杠桿的空間還有多大呢?“衡量居民部門的償債能力,還要考慮居民部門分配到了多少可支配收入。美國收入分配主要傾向居民部門,但我們則傾向政府和企業部門,導致我國居民部門債務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已經達到了90%,美國當前僅有106%,日本的這一比例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基本都低于100%,再考慮到中國居民部門從父母、親戚、朋友處獲得的隱性負債,我國居民加杠桿的空間已經不多。此外,目前我國居民凈存款比2016年初縮水了16%,已降至2013年初水平,也意味著居民舉債空間并不大?!苯治龇Q。
董希淼呼吁房地產信貸實施差別化政策,根據購房區域、主體不同,綜合運用手段,既調控總量又調整價格,一是合理確定銀行個人住房貸款總量;二是調整貸款價格,提高或降低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水平;三是調整貸款條件,收緊或放松購房主體貸款資格條件;四是調整貸款首付,控制購房主體購房杠桿率。(原標題:監管層嚴查消費貸流入房地產 首付貸卷土重來)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