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房地產執行了史上最嚴的限購限貸政策,然而炒房者并沒有罷休,如今又一次找到了新途徑,那就是通過銀行消費貸套出資金,用于購房首期款,輕松突破樓市調控政策,“首付貸”再出江湖。
今年以來,銀行的消費貸款呈現猛增,今年前7個月新增已經超過去年全年,對此,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稱,短期消費性貸款的爆發式增長可能與地產銷售密不可分,去年下半年以來銀行房貸額度逐漸受限,部分居民購房貸款或借道短期消費貸款完成。
這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記者獲得一份中國人民銀行深圳支行的風險提示,稱“近期轄內銀行個人其他消費貸款大幅增長,存在部分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風險,可能對房地產金融調控造成負面影響”,并要求加強個人消費貸款管理。此外,記者還了解到,9月5日北京銀監局也發文,要求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針對個人經營性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開展自查工作,重點檢查“房抵貸”等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情況。
按規定購房首付款應為自有資金,防止買房杠桿過高造成風險,但首付貸通過銀行消費貸再次卷土重來。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認為,首付貸需要綜合整治,不僅僅是銀行做好入口管理,還要對P2P平臺、地產中介、房地產商共同加強管理。
消費貸流向房地產
不久前,北京的張先生從3家銀行申請到了多筆消費貸,合計100多萬元。“都是銀行主動與我所在的單位聯系的,上門來辦理消費貸,今年以來上單位推銷消費貸的有一家國有大行、一家股份行和三家城商行,單位很多同事都申請了貸款。”
張先生說,從他周圍同事來看,買房是最常見的用途。“我申請的貸款有一部分借給了一位同事買房,當然同事自己也貸了消費貸用于買房。一般大家還是比較謹慎,除了買房,幾乎沒有把錢拿去做別的投資的。”
目前銀行房貸按揭利率為基準利率上浮5%、10%上下,但消費貸利率一般上浮20%、30%,利率要比房貸高出一大截,因此銀行個貸經理推銷起來更加賣力。消費貸包括信用貸和抵押貸,信用貸只要有穩定的收入和工作即可,抵押貸則需要房子作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