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大四學生吳龍范看到不少新生在咨詢大學生醫保政策,他主動介紹:“上學期我牙齦囊腫,住院一周做了切除手術,總費用9000多元,因為參加了大學生醫保,自己花的還不到3000元。”記者從市社保中心了解到,隨著今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在寧大學生參加居民醫保人數有望突破70萬人。
“過去,大學生的醫療費用基本由學校自行解決,有的參照教職工,大部分購買商業保險,報銷水平參差不齊。”市社保中心醫保部一位負責人介紹,南京高校云集,大學生的醫療保障備受關注。2010年起,我市在全國率先啟動大學生醫保,在寧各類全日制高校、科研院所中的全日制本專科學生、研究生,均可以參加。當時的籌資標準為每年220元/人,個人只需繳納100元,其余部分由各級財政補助。大學生醫保重點保障住院和門診大病,門診則通過包干的方式由學校制定政策并負責報銷。
市委、市政府對大學生醫保工作高度重視,逐年提高財政補助標準和保障待遇水平。籌資標準提高到目前的600元/人·年,其中個人繳費只提高了20元,財政補助從120元提高到480元,財政補助占籌資標準80%。大學生住院醫保政策范圍內報銷水平已經達到了75.03%。
一開始,大學生參保的積極性并不高,首批參保大學生只有2萬人。隨著這幾年大家參保意識的提升,特別是看到身邊的人享受到了醫保帶來的實惠,大學生參保熱情逐年上升。2016—2017學年,全市大學生醫保參保69.17萬人,70多所在寧高校全部參保,參保率達99%以上。
大學生醫保,花的是小錢,得到的卻是實實在在的保障。“大學生納入居民醫保,不僅學生享受實惠,也讓學校減少了后顧之憂。”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總務處綜合門診部副主任劉文俊介紹,大學生進居民醫保前,醫療費用是學校和學生共同承擔,小病還好,遇上大病,家庭和學校都覺得壓力山大。有了大學生醫保,醫保報銷了大部分費用,學校負擔也輕了不少。比如,2012年,有個學生剛入學就查出淋巴癌,這幾年醫療花費了200多萬元,醫保報了150多萬元。學校也了解大學生醫保的好處,每年新生錄取通知書里,都夾了南京市大學生醫保政策。目前,信息工程大學的學生基本都參保了,大約2.7萬多人。(原標題:南京醫保新規定:超70萬在寧大學生將進醫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