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一些掛牌私募機構了解到,他們已經提交了自查整改報告,等待監管層的進一步消息。
回歸資管本質 服務實體經濟
關于這一輪對掛牌私募機構的整改,業內人士認為,目的在于希望私募回歸資管本質,專心做好投資,而不要利用資本市場搞太多動作,脫離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
紅土創新新三板投資部總監張劍斌表示,監管對新三板的定位是給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渠道,而不是讓私募拿了錢投二級市場,賺取利潤。
申萬宏源(000166,股吧)證券分析師王文翌也表示,整改是響應“金融脫虛向實,服務實體經濟”的要求。前兩年有私募把在新三板融到的資金拿到二級市場搞資本運作,不僅擠壓了其他新三板實體企業融資的空間,更重要的是,這是與“新三板服務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初衷背道而馳的。
關于此次整改對收入來源、資管規模、投向等提出的要求,新鼎資本總經理張馳認為,80%的要求并不難,純粹做私募業務的機構就能夠符合。但現在很多機構跳出了PE的投資的范圍,甚至還收購實體企業,有了經營收入。
掛牌私募在新三板市場的融資等行為受限,不少公司的估值較高峰時已去掉了一大半。廣證恒生總經理兼首席研究官袁季表示, 過去私募機構通過登陸新三板實現了股權融資,而不是托管資產的募資行為。規范之后,股權融資會受到最大的影響,以后如何應對還有相當的難度。
張馳認為,私募目前在新三板只有交易功能,不能融資,不能進創新層,流動性也比較差,掛牌的意義已經不大了。接下來可能還會繼續整改。
以上就是新三板最新消息,更多內容請關注財經365新三板頻道。(原標題:掛牌私募回歸資管本業 掛牌新三板時代或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