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業內認為,由于部分私募機構大規模融資,背離了新三板支持創新創業企業成長的初衷,不利于資本脫虛向實,監管將繼續嚴管新三板私募,私募掛牌新三板時代或走向終結。
從前幾年紛紛登陸新三板,到現在漫漫整改路,新三板掛牌私募的命運引發關注。近期,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下稱股轉公司)發出通知,進一步細化對私募的整改要求,掛牌私募再次成為市場焦點。業內認為,由于部分私募機構大規模融資,背離了新三板支持創新創業企業成長的初衷,不利于資本脫虛向實,監管將繼續嚴管新三板私募,私募掛牌新三板時代或走向終結。
11月10日前完成自查
2014、2015年,隨著新三板的興起,不少私募機構向股轉公司遞交申請,希望登陸新三板。在隨后的幾年里,九鼎、中科招商、硅谷天堂、同創偉業、天圖資本、達仁資管、菁英時代等私募機構實現掛牌新三板。
統計顯示,除已摘牌的合晟資產和昌潤創投,目前新三板掛牌私募機構有26家。
業內普遍認為,私募掛牌新三板有幾大好處:一是成為公眾公司,提高市場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二是股份能夠流動、交易,并且可以融資。有私募表示,掛牌使運作更加規范,提高了對資本市場的認識水平,也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
然而,一些私募掛牌后開始瘋狂融資,資本運作動作頻頻。九鼎、中科招商分別甩出大額定增單子進行融資,震驚新三板市場。同時,中科招商在A股大舉“囤殼”,舉牌了十幾家上市公司;九鼎則在不到兩年時間里,拿下多個金融牌照,從私募股權公司變身為金控集團。此外,記者了解到,有些掛牌私募不僅多次融資,還并購了期貨公司,意欲籌建保險公司、收購證券公司等。
部分掛牌私募的頻繁融資以及他們的融資金額、投向引起了市場關注和質疑。2015年12月,證監會暫停PE管理機構在新三板掛牌及融資,對PE的掛牌情況、融資金額、募集資金投向等進行調研梳理。雖然半年后,私募掛牌新三板通道重開,但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
2016年5月27日,股轉公司發布《關于金融類企業掛牌融資有關事項的通知》,對私募機構增加了8個掛牌條件,包括“管理費收入與業績報酬之和須占收入來源的80%以上”、“募集資金不存在投資滬深交易所二級市場上市公司股票及相關私募證券類基金的情形”等。
隨后,新三板掛牌私募進入了長達一年的整改期。今年10月27日,股轉公司發布《關于掛牌私募機構自查整改相關問題的通知》,細化了相關規定,并要求參與整改的私募在11月10日前提交自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