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孫遠之)2018年4月16日,美國商務部以中興通訊對涉及歷史出口管制違規行為的某些員工未及時扣減獎金和未發出懲戒信,并在2016年11月30日和2017年7月20日提交給美國政府的兩份函件中對此做了虛假陳述為由,做出了激活拒絕令的決定,對中興通訊施加最嚴厲的制裁措施。消息一出,輿論嘩然,各種各樣的聲音鋪天蓋地而來。
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在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接受央視采訪時,中興事件給整個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家和IT行業的所有企業家重重打了一個耳光。
劉強東說,希望這個耳光能把整個中國企業都打醒,認識到如果我們不能掌握自己核心的知識產權的話,那么命運終究是攥在別人手里。
因為核心知識產權的建設,還有技術的投資,都需要很長時間,七年八年甚至十年都看不到利潤,看不到收入,帶來的都是虧損。”但我覺得作為企業家,這是我們應該堅守的底線。”劉強東說。
無獨有偶,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云也表示,大企業要有大擔當,中國需要一大批超越BAT的大公司。在核心知識產權方面,阿里巴巴集團也在加大投入,并且大手筆并購了中天微。
騰訊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也發表了類似的看法:中國擺脫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只有科技這塊“骨頭”足夠硬,我們才有機會站起來,與國際巨頭平等對話。
不過,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在4月22日清華大學CIDEG主辦的2018學術年會上表示,“不惜一切代價發展芯片產業”是危險的。
吳敬璉認為,中國40年改革開放,在經濟發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經濟發展越是到了高的階段,遇到的矛盾和在國際環境上需要解決的問題就越多。
隨后,吳敬璉提到了中美貿易沖突和中興通訊事件。他強調,此事牽扯到對外開放是不是要繼續,國內改革怎么能夠更加深入,解決我們一些制度上的重大問題。但是從社會的反應來看,焦點是跟特朗普行政當局的爭論。
“對于一個中國人來說,應該考慮的是這個爭論能不能促進我們自己的改革開放政策落實。但從網上的反映看似乎有一種危險,這種危險就是由于這個爭論使得國家主義更加取得了優勢,就是用更強大的行政力量去支持我們的有關產業,比如說有一種口號叫做‘不惜一切代價發展芯片產業’。”吳敬璉說。
吳敬璉稱,他曾經在信息咨詢機構里面工作過,芯片問題其實一直是政府非常重視的,問題并不在于給沒給錢。三年前建立的半導體芯片基金規模是4000億,像清華紫光一連串收購動作也是想在芯片發展上建立豐功偉績,但是效果并不好,有許多深層問題需要進行討論。
最后,他呼吁,“我們作為一個研究者應該冷靜、科學、客觀的觀察,去找到問題的根本,提出確實有利于我們這個國家、有利于世界經濟發展的一些正確的對應策略。”
你認為我國發展芯片產業存在哪些難題?對于我國的芯片產業,你又有怎樣的期許?
想了解更多錦富新材股票內容,請關注財經365!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