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的地位比肩深圳特區和浦東新區,建設所需資金體量巨大。經測算,預計雄安新區在中期(5年內)和長期(20年內)中基建投資總額分別為937.5億元和12,000億元。
雄安新區建設能否走新路?四萬億的經驗表明光靠政府不可取,需要引入多元融資方式。雄安新區目前開發程度較低,財力薄弱,從中央的目標來看,雄安新區的發展要避免通過土地財政和房地產的全新道路,因此依靠土地升值和轉讓獲取大額建設資金的做法并不現實,新區開發建設需另辟蹊徑。
盡管在43號文以后,城投公司的債務不再屬于政府性債務,但是由于其所從事職能的公益性,及其與地方政府利益的高度一致性,城投公司的市場化融資未來仍然是地方基礎設施建設不可或缺的力量。未來雄安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很可能仍然需要成立或重組開發公司來進行,基于雄安新區的較高定位,可以通過開發性貸款、商業銀行貸款、債券等方式獲得融資。
PPP融資模式多變,適應多元化融資主體和投資主體。針對雄安新區的建設,PPP項目融資工具的多樣化為不同項目的融資主體提供不同的融資工具,從而也為不同風險偏好和收益率要求的投資者提供多重選擇。
產業基金相比于PPP形式更為靈活。一方面,相較于PPP僅能投資于特定項目,產業投資基金可以以一對多的形式設立,甚至采用FOF形式,投資于諸多行業。另一方面,政府參與到產業投資基金的形式靈活多變,既可以直接設立產業基金,也可設立引導基金,或是牽頭聯系企業和銀行。雄安新區可以發揮當地的政策優勢,通過發起產業基金的形式,并結合PPP項目,在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融資的同時,也提高公用事業的運營效率和質量。
遷入央企和地方國企憑借其雄厚的資本實力和信用資質,在融資渠道和可融資金體量上更具優勢,遷入國企可以在銀行信貸、債券融資、股權融資、資產證券化等領域發揮較大的作用。
綠色雄安召喚綠色金融,由于綠色債券的定位符合雄安新區建設的目標,可以預見在新區建設過程中,綠色債券有望得到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并發揮重大作用。雄安新區戰略定位極高,發展規劃也不同于傳統的新區,新區的建設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前期肯定需要規模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以滿足新區交通、通信、環保、公共服務的需要,龐大的基建規模需要巨額的資金保障,錢從哪來?我們結合國內外新區建設經驗和國內金融市場情況,對基建融資渠道進行了梳理,以供投資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