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2015年A股步入牛市行情之時,掀起一股全民炒股熱潮。而隨著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新規的實施,這樣的全民炒股時代也將宣布結束,“韭菜”級別的投資者要想買股票可能比較難。
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新規中,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將對應不同等級的產品或者服務。據了解,《征求意見稿》中將“A股股票、B股股票、AA級別信用債、創新層掛牌公司股票”劃入“中風險”等級產品。
而按照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與產品或服務風險等級的適當性匹配標準,不適合購買“中風險”及以上風險等級產品的保守型投資者和謹慎型投資者,7月1日以后要想買股票,可能會被“拒絕”。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除最低風險等級的投資者以外,其他投資者如果簽署了不匹配警示及投資者確認書可以繼續投資。
7月1日后,中國資本市場上,只有“專業投資者和普通投資者”之分。據悉,普通投資者需要完成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問卷,主要考察財務狀況、投資知識、投資經驗、投資目標、風險偏好、年齡學歷等內容;問卷得分低于20分,則會被劃為保守型投資者,適合投資低風險產品或服務;得分在20分~36分之間的投資者則被劃為謹慎性投資者,適合投資中低風險及低風險產品或服務。
一大型券商旗下的營業部總經理向第一財經表示,目前主要是將《征求意見稿》中的上述規定告知給投資者,具體實施還待公司發布正式文件。
“存量客戶聽到這個消息還是蠻支持的,因為具體分類之后,對投資者也是一種保護。”上述營業部總經理同時稱,新增客戶方面,則是告知新規后,若風險承受能力低的客戶仍想做投資,營業部則會根據其實際情況匹配相應的產品,比如相較股票風險低的固定收益類產品。
在上述營業部總經理看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新規對投資者影響并不大,反而這個新規對市場是一個利好,隨著A股納入MSCI,市場也將逐步開放,也需要投資者更為理性。
其分享親身經驗稱,曾在大盤5000多點的時候,有不認識字的個人客戶要求參與到股市中來,但當時并沒有相關文件給投資者設置門檻,作為證券服務人員也不能為這些客戶避免風險而作出實質性的措施;同時,這個新規出來,也可以給一些存量客戶提醒,當股市出現一定的急速上漲行情或者異常波動時,券商能夠根據相應的標準及時進行風險警示,讓投資者有一個冷靜期。
此外,據了解,《征求意見稿》中要求,券商應當建立健全投資者回訪制度,對購買產品或接受服務的投資者,每年抽取一定比例進行回訪,另有部分普通投資者,證券經營機構必須進行回訪。
至于證券經營機構對投資者回訪后,發現投資者并不適合投資股票,這將會如何處理?有業內人士表示,會做相應的回訪來提醒客戶做相應的風險應對,若出現客戶與產品不匹配的情況,回訪主要目的為明確客戶是否知曉該產品等級高于其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銷售人員是否盡到適當性義務等內容,并非需要客戶調整其風險等級;如果客戶不是最低風險類別,而且明確知道等級不匹配,且銷售人員已經盡到風險揭示義務,是允許客戶購買風險等級不匹配的產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