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券商提升投顧大類資產配置能力以及豐富產品線的同時,推行 “差別傭金+管理費”兩種模式并舉;
3、為客戶最大程度提供個性化增值服務。
當然了,短時間要完成以上愿景還是有些難度的。為啥呢?
1、據媒體統計,就目前來看,投顧還是以銷售為主,能提供標準化產品且能提出實質性建議的投顧占比不到10%??上攵?,實現投顧團隊整體進階的難度有多大。
2、存量客戶仍以中小投資者為主,更青睞于短期操作、投資成熟度等也與機構投資者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引導客戶向中長期投資轉變也是一個問題。
就目前來看,即便投顧轉型升級困難重重,也有不少頭部券商已快速作出反應。
1、中泰證券為了滿足客戶碎片化交流的需求,實現投顧線上化,而投顧收入也不再與傭金掛鉤,對服務進行全面收費;
2、廣發證券則是細化了投顧類型,按照客戶需求的差異,廣發證券將投資顧問分為資訊生產投資顧問、資產配置投資顧問及私人銀行投資顧問;
3、與其他券商不同的是,平安證券利用了互聯網新媒體和網絡流量效應,開啟“大V”投顧聚粉的模式。
除此之外,也有部分中小型券商開始試水財富管理,比如聯訊證券。
2016年財報顯示,聯訊證券零售業務全面向財富管理轉型。但與同行不同的是,聯訊證券發力側重點為團隊投研能力。
2017年9月8日,聯訊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公開表示稱,聯訊證券研究院2018年研究院人數規模將超百人,達到行業前20%的水平。
但需要補充的是,研究院并不是每家券商都能做好。研究業務依賴高質量人才團隊做保障,但現實情況是,賣方研究市場人才流動問題非常嚴重,這對中小型券商平臺及財力都是一個考驗。
2017年中報顯示,聯訊證券研究人數為36人,占比2.34%。
介于篇幅,富姐就不再舉例了,最后總結幾點。就目前來說,種種信號顯示,投顧本質問題亟待解決。
1、對于投顧而言,現階段還是以促使客戶提高交易換手率等方式來覆蓋掉低傭金,但這種做法并不能維護客戶利益,進而無法提升客戶留存率,這對投顧本身還是券商而言都是不利的。
2、伴隨著智能投顧崛起以及私募機構近兩年勢頭迅猛,對傳統投顧職業發展也產生了一定沖擊。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將是券商核心競爭力時代,財富管理作為主要戰場之一,現在就要看誰跑得更快,走得更遠。這就要求券商在投顧問題上迅速作出反應,如何修改重營銷能力的考核體系,使得投顧潛下心來提升自己的投研能力,以及如何盡快推動“資產配置+產品”模式落地等,是擺在券商面前最現實的問題。
對于中小型券商而言,亦是如此。
有一位券商高層說,將來一線的投顧就是急診科醫生。未來誰能率先沖出重圍,值得期待。
以上就是新三板最新消息,更多內容請關注財經365新三板頻道。(原標題:券商“大戰”一觸即發,投資顧問竟成“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