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回歸:新三板流動性一定要好嗎?
無論如何,隨著新三板市場發展,其作為獨立資本市場、定位機構市場、服務創新性創業型成長性中小微企業的方向始終不變。這期間,投資者和掛牌公司不斷調整對新三板市場的預期。
市場流動性太差,是投資者對新三板市場最詬病的一點。“新三板的流動性一定要好嗎?”劉靖認為,未來新三板市場的流動性可能還會持續較差;市場對流動性不切實際的想法,正在慢慢理性回歸。“大公司的流動性尚需政策引導,而小公司流動性不可能好。”
據其研究,退出從來都是股權市場的難題,即使在交易所注冊制的發達市場,PE/VC的退出也不是以IPO為主,相反,中國在IPO的退出量占比已經很高。“A股解決不了那么多退出,新三板二級市場也解決不了那么多退出,各種附加投資條款是需要的。”
當然,從近期退出方式來看,IPO獲得的投資回報率遠高于其他方式,預計IPO策略還將是新三板主流。同時,申萬宏源新三板研究團隊還看好并購市場,“如管理層回購、大宗交易(需要政策推進)等方式將更普遍”。
認清了這一點,劉靖認為,以往掛牌公司希望上新三板迅速致富——盲目要求高估值融資、上來就順利融資、上來就有市場價可以套現等不理性想法,將得到修正。如今,更多掛牌公司意識到,高估值可能損害后續融資,高流動性也可能損害后續融資;注冊制市場只能提供工具,市場化是最大的魅力,上了新三板并不保證能順利融資。
同時,投資者角度,A股思維的概念炒作政策和行業的想象空間、新三板比A股便宜所以能漲、對流動性抱有過高預期等不理性想法,也逐漸回歸到業績是王道、認清新三板與A股的市場估值區別、新三板成長不到有好流動性的程度。
鑒于此,在生態重建過程中,掛牌公司要權衡利弊,認清新三板進入存量市場后定增估值理性下降、優勝劣汰加劇的現實。同時,投資者要普及PE/VC做法,嚴格盡職調查,必要時簽屬對賭協議;投資估值向一級市場靠攏。
根據wind數據,新三板共1025家公司有PE/VC股東,占總數8.8%,平均每家獲投企業有2.2家PE/VC投資。
劉靖認為,新三板市場作為土壤,除了培育一批優質公司外,還會培育出一些優秀的股權管理人。“大力發展PE/VC,海外VC資金很多來源于政府,國家基金應起到產業引導作用。”(原標題:申萬宏源:新三板形勢很嚴峻 做市指數回到原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