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凱詰電商也開發了針對電影角色的仿真人偶制造商Hot Toys、咖啡及飲品品牌Tassimo、酵素品牌Rapas等新客戶。但該公司董秘劉孟解釋,新客戶的品牌投入期比較長,銷量的釋放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而公司的前期投入又比較高,所以新客戶在初期不會貢獻很大的利潤。
她介紹:“凱詰不會幫助一個新品牌建立一個從‘0’到‘1’的過程,只會服務從‘1’到‘10’的客戶。一個品牌如果初期不能達到1000萬元的銷售額,公司不會考慮。”
這是一個薄利多銷的行業,需要規模化效應的輔助。
因為首先要買斷品牌貨物的關系,凱詰電商還是一個重資金的企業。雖然公司的凈利潤節節攀升,但現金流狀況一直不佳。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公司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697.20萬元、-2688.62萬元和-3072.51萬元。
“其實財報里可以看到,公司在每年半年報的時候經營性現金流都是正的,直到年報時候轉負。”劉孟解釋,“這都是由于公司為了‘雙11’提前大規模備貨的原因”。
近年,阿里的“雙11”的銷售額節節攀升,且未有減速之勢。2014年至2016年,阿里“雙11”的GMV分別達到571億元、912億元和1207億元。背后帶給商家的備貨壓力不言而喻,對于規模擴張迅猛的凱詰電商更是如此。
凱詰電商2017中報顯示,公司的負債率為60.02%,與上兩個報告期基本持平。劉孟表示,目前銀行給公司的信用額度基本已經到頂,公司也將完成約3400多萬元的定增。未來,公司還會持續優化客戶的付款條款,增加賬期與信用額度,以信用擴張的方式繼續擴大規模。
凱淳股份調整產品結構,凈利潤大幅增長
凱淳股份致力于為品牌提供電子商務綜合解決方案,是一家專門從事CRM(客戶關系管理)、電子商務以及整合營銷的外包服務商。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5億元,同比增長10.25%;錄得凈利潤3039.86萬元,同比增長254.57%。
為何公司能在營業收入小幅向上的情況下,實現利潤的跳躍式增長?
這與公司近年主動調整產品結構不無關系。從上圖我們也可以看出,2016年凱淳股份的收入中,電子商務經銷的部分下降了6.62%,而電子商務服務上升了7.84%。
也就是說,公司部分業務從合作品牌的經銷商變成了代銷商。作為經銷商,首先需要購買品牌產品,再轉賣給消費者;而作為代銷商則只需要為企業提供代替銷售的服務,不承擔產品的銷售風險。同時,輕資產的模式也可以使毛利大幅增長。
所以,2016年公司的營業收入為4.90億元,同比僅增長1.51%;而凈利潤為3568.79萬元,同比增長了35.85%。上半年,這種經營思路也明顯繼續助推了公司的業績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