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想必很多人都喝過蒙牛牛奶,吃過蒙牛牌的冰激凌,但你知道蒙牛乳業的創始人是誰嗎?他就是牛根生,他的職業生涯與許多傳統中國老板相似,大起大落。其超常規的快速發展讓人驚訝和贊嘆,其隕落之快也同樣讓人扼腕。
如今,在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馬云、馬化騰……成為創投圈的明星,為人們所津津樂道。而那些“低調”的企業家、創業者則漸漸被人們本所淡忘,這其中就包括牛根生。
說起牛根生,他就是一本創業教科書。
牛根生,1958年1月25日生于呼和浩特。出生不久,為生活所迫,被生父母賣入養父母家。
1978年參加工作,成為一名養牛工人。
5年后牛根生進入了伊利,從一名洗瓶工干起,隨后逐步升任車間主任。
1992年起擔任伊利的經營副總裁(同時也是伊利創始團隊成員),成為“中國冰淇淋大王”。
1998年,牛根生被伊利董事會免職。免職并沒有明確的理由,而且還有附加條件:第一,一定要離開呼和浩特500公里以外;第二,學習時間不能少于兩年。
或許這就是功高蓋主的結局吧。
后來談及此事,牛根生非常動情地說:我當時非常難受,一生當中我非常難受的有那么三次、兩次,這是其中的一次,幾乎到了欲死的程度。
牛根生就這樣來到了北大,整天騎著一輛破自行車穿梭于各個教室之間。當老牛坐在教室里聽課的時候,坐在他旁邊的都是18歲左右的學生,老牛當時已經40歲。
“我這樣的人你們招嗎?”1998年年底的一天,已經正式從伊利辭職的牛根生閑來無事去了呼和浩特的人才市場,他站在一家公司的招聘柜臺前詢問來招聘的人。“你多大了?”對方問。“40歲。”老牛回答。“對不起,你這樣的年齡在我們企業屬于安排下崗的一列。”對方直言不諱笑著回答。
既然沒有新東家賞識,老牛打算自己做點事情解決生計。牛根生一開始想開一家海鮮大排檔,房子選好了,模式考慮好了,結果是一種無形的力量讓這個計劃難產。直到此時,牛根生才明白,自己雖離開了伊利,但過去的陰影并沒有散去。
而在此時,牛根生舊部紛紛被伊利免職,他們一起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帶領他們重新闖出一條新路。
這幾個人分別是:伊利原總工程師邱連軍,伊利原液態奶總經理楊文俊,伊利原廣告策劃部總經理孫先紅,伊利原冷凍事業部總經理孫玉斌。除了伊利財務和人事的頭頭,伊利各個事業部的頭也都到了牛根生這里。
牛根生想了想自己的困境,然后對他們說:哀兵必勝!既然什么都不讓我們干,我們就再打造一個伊利!大家起個新名字吧。結果,大家起了一個名字叫蒙牛。
創立蒙牛后,短短8年時間,蒙牛成為全球液態奶冠軍、中國乳業總冠軍。
蒙牛產業鏈上聯系著百萬奶農、千萬股民、數億消費者,被譽為西部大開發以來“中國最大的造飯碗企業”,并被評為首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調查最具社會責任感的企業。
2006年,《財富》雜志首次發布“最受贊賞的中國公司”排行榜,海爾、聯想、寶鋼、蒙牛位列前四位。
2007年,在“新浪網絡盛典年度評選”中,蒙牛被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兩大品牌之一。2007年被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命名為“首家全國企業文化示范基地”。
按照牛根生的原計劃,2008年,牛根生要辭去在蒙牛的職務,退出商界,完全跨進慈善界,給自己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