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大巴車,在尋常人眼里也就是一輛車而已,也就送送貨、拉拉客。而在有些人眼里,大巴車再舊,那也是個寶,創業路上不可少!
4個“95后” 把大巴車改裝成休閑餐廳
江蘇省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同學發現,學校西門邊上突然“冒出”一座由大巴車改裝的休閑餐廳,除了主營奶茶、薯條、雞腿等休閑產品外,還售賣一些文化創意產品。
可別小瞧了這個“大巴休閑餐廳”,老板是4個“95后”小伙伴,4個人憋足了勁想創業,半個月時間,營業額已達2萬元。
清新淡雅的車身配以花草的點綴,一股青春文藝氣息撲面而來,車子內部一排排餐桌,冰箱、儲物柜等常用餐用設施樣樣齊全,儼然是“專業大佬”的配置。
據了解,試營業期間人氣火爆,這讓原本100個平方米左右的空地及餐廳“超負荷”運營。
談及巴士餐廳的創意來源,團隊負責人薛亮告訴記者:“我們在游覽揚州時,發現李寧體育公園有一輛巴士餐飲,靈機一動,何不將它‘搬運’到學校?”這個大膽的想法得到了團隊成員的支持。說得容易,做起來難,當把想法與原大巴車主交流時,一下子就被否定了,未進社會的學生怎么可能做得好?人家不放心。
團隊成員“軟磨硬泡”,多次上門溝通,當得知團隊有過創業經歷時,才得到了原大巴車主的支持。
4個95后理工男,學習之余一有時間就跑市場、買材料、做調研。
談起“全新改造”經歷,成員湯強告訴記者:“當車子提回來時,發現放置土地需要改造,于是四人自己動手,平地鋪,澆水泥;走進市場買裝修材料時,貨比三家,仔細甄別,每次都忙到深夜。”僅僅28天時間,大巴車華麗變身休閑餐廳,并且是可以移動的“大巴餐廳”!
6個大學生 把大巴改成了工作室
在洛陽理工學院開元校區內,一輛華麗的涂鴉大巴成了新的景點,不少慕名而來的學生、市民紛紛與大巴合影留念。這輛大巴車的改造者就是6名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新聞學專業的學生,而大巴正是他們的工作室,他們夢想起航的地方。
今年大三的陳天文是隊伍里的老大哥,劉希坤、許文強、馬騰飛、孟祥宇、方文則都是陳天文大二的學弟,對攝影同樣的興趣愛好讓他們逐漸走在了一起。
兩年多的相處,6個伙伴逐漸有了共同的目標和夢想,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學校有創業基地,去填一個申請表格就會有現成的辦公室,可那不是我們想要的。”劉希坤說大家決定,如果要辦工作室就要辦成最獨特最亮眼的那個。于是,一輛停在校園里的廢棄大巴車成了6個伙伴最理想的辦公場所,“位置好,而且改造好了還能成為學校一景,很不錯。”
2016年3月底,新學期開學不久,他們就開始了廢舊大巴大改造。開會討論設計方案、買顏料、請同學幫忙,他們有條不紊地逐步實施。對于車體的小廣告,他們只能用手一點一點清理。在車體上作畫時,他們拿出自己的小金庫購買最好的顏料,在藝術系同學的幫助下耗時一個星期才完成車體的改造,“我們每天還都有課,所以只能在課余干一點。”兩個月的時間,一輛廢舊大巴華麗“變身”為一間嶄新的影像工作室,也讓陳天文和伙伴們的影像事業開始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