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企業發展戰略層面
6.不清楚長期戰略
沒有長遠的發展戰略,不但企業的經營方向不清晰,團隊也會缺乏向心力。
晶科能源公司單一做拉晶,在行業內處于二三流地位。金融危機時,企業認真分析了行業狀況,做了戰略調整,由原來的拉晶擴展到電池片,再擴展到電池組件,2010年在紐交所發行股票上市,前段時期又以很高的價格增發了一次。晶科2010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人民幣5.14億,其中第三季度實現2.59億,環比增長43.6%,同比增幅高達1865%,這家企業已經進入了第一流的太陽能企業行列。
企業步入金牛業態后,現金流非常好,就一定要準備轉型升級。如果金牛的時候不行動,不做戰略調整,其他時候再想轉型就難了。
7.戰略只在淺層打轉,缺乏一厘米寬一公里深的魄力和本領
一些企業只是在過往經驗上找出路,只在表面資源上做文章,結果導致企業都沒長大。
一定要跳出來,通過創新方式使企業獲得發展。
8.不敢擴張或者無序擴張
對于創業者來講,不能不擴張,但也不能盲目擴張。擴張不及則憂,但擴張過度,則會過猶不及。
一家位于蘭州的企業的創業者認為不需要擴張,可以滿足市場需要。隔幾年一看,滿足不了市場需求了,于是想要擴張,卻突然發現,第一錢不夠,第二競爭對手已經一大幫了。這就是「不及則憂」。
另有一家企業,本來有合適的時機上市。但他認為規模大了以后可以賣更好的價錢,于是買了美國的一整條生產線,結果這條生產線從建立那天起就沒有一分錢的盈利,企業現在已經倒閉了。如果他不盲目擴張,上市有了更多錢以后,再看究竟應該采取什么方式擴張,也許已經成功了。這就是「過猶不及」。
創業如果不知道行不行,要先試,再循序漸進地推進。
9.資本運作戰略出問題
很多企業家缺乏資本運作的判斷能力,偏聽偏信財務顧問。但如果企業制定了資本運作的規劃,企業家一定要自己首先搞明白,完全明白是不大容易的。要持續積累,這是非常重要的。
大體了解后,還要做到兼聽則明。只聽一家財務顧問給出的意見也許會違背企業利益最大化。因為財務顧問是有特長的。比如說我的特長是做美國上市,我如果給你推薦別的地方,我的飯碗就沒有了。
10.財務杠桿的戰略不當
不利用財務杠桿,你不是一個很好的企業家。但如果利用過了頭,流動性風險就增高,正常情況下可能撐得住,但一旦經濟形勢突變,尤其是爆發金融危機,就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