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許多漲幅居前的大公司海外業務比例較高,這些海外市場很多尚處于經濟上行期。例如,微軟(Microsoft Co., MSFT)和Facebook約一半的銷售額均來自美國以外市場。而且,近來美元貶值更是錦上添花,美元走軟會推升海外市場所獲利潤的價值。
目前來看,似乎沒有什么能夠擾亂這片美好景象,股市的漲勢在自我強化。想要跑贏市場的投資者需要投資大市值成長股票。簡單追蹤指數的被動型投資者受股市上漲及低波動性誘感,繼續追加投資,推動整體市場再上一個臺階。追求業績表現的投資者會買入成長型基金,為本輪行情注入更大動力。
然而,投資者與大型成長股的這場“熱戀”最終可能令他們付出巨大代價。以往的經驗顯示,當經濟開始衰退、投資者投入真金白銀所追求的增長幻滅時,大型成長股的表現非常糟糕。20世紀90年代末由成長股拉動的一波漲勢就是這樣結束的。在始于2001年3月的那場經濟衰退之前的六個月中,標準普爾成長指數下跌了三分之一,隨后又跌去三分之一,于2002年中觸底,再度上演了20世紀60年代的悲慘一幕。
那么有哪些因素可能引發反轉呢?一連串疲軟的數據,或是任何會讓投資者對美國經濟持久力產生質疑的事件。如果種種跡象顯示一場真正的衰退正在逼近呢?歷史告訴我們,快速撤出劃得來。
以上內容為美國股票市場相關資訊,想要了解更多信息請關注財經365美股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