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短時間內,可能會因為綜合成本(房價過高)收益考量,出現短暫地人口調整。但產業結構的變化,新的工作機會,新的發展方向,還是集中在主要城市。人口最終隨產業變化而流動,還是會回到主要城市里來。以日本為例,東京地區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人口短暫地人口凈流出,但長期來看,一直是人口凈流入的城市。這一點,在日本人口整體放緩的背景下,格外突出。和中國國土面積類似的美國可能更加值得借鑒。紐約經歷了從大規模吸納人口——人流流入放緩——有限度的流出——人口重新回流這一人口變化鏈條。
人口流出的階段,主要是制造業向外圍轉出以及大城市房價高等綜合弊端導致的結果。當城市治理水平得到提高,產業結構轉型成功之后,人口便重新回流到紐約。北京可能走上紐約的路。
第三,根據經合組織的研究,世界主要城市的經濟和人口存在一個比較穩定的比值,經濟-人口比。這個比值的計算是:主要城市經濟占全國經濟的比重(用GDP表示)得到的數據和主要城市的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重之間的比值。2018年,北京的GDP約為3萬億;上海的GDP 為3.2萬億;全國GDP為90萬億;北京和上海占全國GDP的比例依次為: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占比都是3.3%左右。從人口來說,北京2018年人口為2154萬人;上海人口為2415萬;全國總人口為13.95億;北京為1.5%;上海為1.7%。因此北京的經濟-人口比為:3.3%/1.5%=2 ; 上海為3.3%/1.7%=1.94目前,全球主要城市的經濟-人口比大概在1左右,北京和上海顯著高于1,因此,未來北京和上海的人口總數上來,或者,實際人口達標,才可能符合世界潮流。
第四,從北京和上海本身來說,北京不僅僅是首都,還有最好的行政資源,最多的獨角獸,最強大的科研實力;上海作為絕對的金融中心,自由貿易的絕對領軍城市,兩者本身也具備著其他所有城市永遠也無可比擬的優勢。從說明一個城市實力的核心指標——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更能說明這一點:上海2017年末全市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1.25萬億元,北京為14.41萬億元,遠遠領先第三名深圳的7萬億。強大的資金實力注定了,這兩座城市有十足的資源向心力。有錢,就有產業,有產業就有人。
無論有沒有被統計到,長住北京,就是北京人,長在上海就是上海人。樂觀堅定,才能成就事業。
以上就是葉檀論股市的內容,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
推薦閱讀
白領捂緊錢包 是誰在引領消費?
葉檀財經最新文章:鼓勵年輕人過度借錢消費 會害死一代人!
從2018年A股 反思我的500萬是怎么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