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你如果在私人企業,尤其是小公司,失業風險就很大,所以你的折現率肯定要高啊,至少高5個點吧。所以,現在同樣是12萬年薪,同樣60歲退休,你這輩子收入的現值就只有169萬。把數據列到人生資產負債表上大致得出結論,普通人財務缺口200萬,工作穩定的大學老師,普通公務員財務缺口60多萬。要想填補這個缺口,要么提升收入,但是35歲定律在那,很難,所以只能延遲退休,白發蒼蒼還得工作;要么,降低生活水平,這個也不容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人性在那擺著呢。
提前配置資產 對沖人生風險
這輩子的收入本就不大夠花,還沒考慮各種人事意外事件呢。投資需要對沖風險,人生也需要對沖風險。大家都在說風險,但是很多人并沒有真正理解風險。不同的風險有不同的應對之策,不能一刀切。比如,發生頻率高且危害大的風險,能規避就規避,極限運動少玩點,砸鍋賣鐵收藏老爺車不值得;發生頻率高且危害小的風險,能降低就降低,自家大門兒該上鎖就上鎖;發生頻率低危害也低的,自己承擔風險,感冒發燒,吃點藥就行。像李嘉誠那樣成為首富這種小概率事件可以忽略,但是意外傷殘、重疾等這種事件也可以忽略嗎?當然不能,人有旦夕禍福,風險一旦發生,損失就很慘重,疾病不是小概率事件,傷殘有可能是小概率事件,也不能當他不存在啊。
通過金融手段,我們能對沖發生頻率低、危害重的風險。在金融市場,風險從來沒有被消滅,只是被轉移了,這就是金融市場風險管理的本質。比如,通過保險,投保人把風險轉移給了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再通過“大數定律”,把重大風險切割成無數細小風險,隱秘的施加給其他眾多人群。其實,不只是保險,通過期權、期貨等管理風險的辦法也一樣,都是轉移風險。
已經一腳踏進中年危機的90后,其實很多已經學會如何應對人生小概率事件了,好的小概率事件忽略掉,壞的小概率事件用保險對沖掉。隨著騰訊微保等互聯網保險平臺的滲透,90后網絡原住民已經是保險產品消費的主力軍,他們人均持有4張保單,其中2.7張是健康險,其次依序是意外險,壽險和教育金。有數據顯示,2013-2017連續五年,90后保民的投保件數和保費貢獻量均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2015-2017年增長最為迅速,人均客單價從547元,提升至2193元,增幅高達4倍。
健康險備受歡迎是有原因的,據國家癌癥中心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癥,每分鐘有7個人被確診為癌癥,國內醫保之外每位癌癥患者平均總自付費用約為14萬元,為家庭平均年收入的1.75倍,保障不足給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好在互聯網保險發展迅速,用戶規模大,購買方便,大數定律使得很多險種都相當劃算,比如微醫保推出的重疾特需醫療責任,用戶只需加購最低6.5元/月保費,保額高達600萬,保障范圍包括惡性腫瘤等5種指定疾病。
我國癌癥治愈率僅為30%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的65%,沒錢,但是生病了又想出國治療,怎么辦?微醫保又推出海外醫療服務,每月僅需加購最低4元保費即可享受最高保額200萬,保障覆蓋區域包括日本、新加坡、泰國、韓國等醫療技術發達國家。90后,離中年危機還有5年的時間,買一些保障類的金融產品,對沖重大意外風險,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保險是對沖可怕小概率事件的最好手段。
葉檀論股市的內容就是這些,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
更多關于葉檀的熱門觀點請點擊》》》葉檀論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