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那個最有名的例子,“中國隊大勝日本隊”和“中國隊大敗日本隊”,雖然一個“勝”、一個“敗”,意思完全相反,但揉進這個句子里之后,最終表達出來的意思,卻是一樣。
正是因為中國話有如此奧妙,所以在聽國人說話的時候,除了要認真聽之外,還要根據具體情況認真琢磨,否則,輕者會不得要領,重者沒準兒就能被引逗到溝里。比如這個最近被人吵來吵去的“新周期”,理解起來就比較有意思。
就字面而言,一個“新周期”,起碼蘊含了兩層意思,而且,兩者的差距還應該挺大。一層意思,可以理解成周期的重新開始,原來那個老周期,又一次重新開始了,仿佛麻將桌上,一個人和了牌,八只手一通亂摸之后,重新碼好了牌,接著打;亦仿佛新王朝代替了舊王朝,雖然好像都是新面孔,但骨子里,拉的還是老車,走的還是老路,還得有個“王”。
另一層意思,就是一個全新的、與以往大不相同的周期開始了,是對原來那種周期的一個否定,是一個全新的“生命”。這層意思,顯然就積極得多,新陳代謝、繼往開來,有了新的變數,有了新的方向,有了新的途徑,有了新的手段,當然憧憬的前景就大不一樣,更容易給人們帶來新的希望。
兩層意思,大不一樣。那么,最近大家使勁兒吵吵的這個“新周期”,到底是哪個意思呢?有點兒不幸,好像還是像以前那樣,注意力都聚焦于前者。
爭論這樣的“新周期”,意思真的不大。中國30多年的發展歷程,早就反復證明了,拿教科書上的死理論硬套鮮活的現實生活,少有套準的時候;即使僅以中國股市20多年的發展觀察,靠這個市場混飯吃的“大師”,換了一茬又一茬,但遺憾的是,后來者總是不長記性,恐怕病根兒就是兩眼盯“快錢”盯得太出神兒,以致失去了把握歷史潮流的興趣和能力。
雙方這種在云端的坐而論道,無益于對時代潮流的把握和指示,都是從一些零零碎碎,或者自己特別在意、特別喜歡的數字上得出的結論,恐怕與現實生活的差距就很大。“盲人摸象”的故事連三歲的孩子都知道,但知道故事,和在現實生活中免于“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真是兩回事,感情一較上勁兒,大多數人往往都會抱定了一處最愛死摸不止,并據此得出自己的“真理”。
因此,與其整日坐而論道,不如靜下心來,到現實中走一走,最不濟,哪怕注意看看那些企業家們整天在忙什么,或許都能得出更接近現實的結論。
前幾天,馬化騰跑到合肥去,簽約合肥公交的移動支付項目。在別人面紅耳赤地爭論什么“周期”的時候,他東跑跑、西跑跑,不知不覺中,一個新的“腳手架”已經初具規模了。你覺著馬化騰在乎什么“周期”嗎?
據說,馬云的辦公室別號“桃花島”,會議室大名“光明頂”,他給自己起了個外號叫“風清揚”。風清揚是個神仙似的人物,桃花島主黃藥師,是個世外奇人,而光明頂呢?就是個實實在在的“鬼窩”。馬云這是擺明了要“三界”通吃的架勢。你覺著這種人居然也會對那個被炒來炒去的所謂“周期”感興趣嗎?真感興趣了,肯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其實,對這種“周期”不感興趣的還大有人在。不是有人說這個姓“周”的還趴在“L”型的底部不停地捯氣兒,而且還要捯好長時間嗎?董明珠就帶了幾百億跑到河南投資去了。你覺著董明珠在乎這個“周期”嗎?非但這些大名鼎鼎的人不在乎,馬上就要“十一”黃金周了,到時你問問那些堵在高速路上和擁擠在各處景點的游客,估計也沒人在乎。(原標題:中國人嘴里的新周期:看看企業家們都在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