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很可怕,在資本市場上的體現,輕則造成相關上市公司股票價格的異動,重則影響到上市公司的發展,甚至對整個市場造成影響。所以,對于謠言,“中槍者”一定要及時辟謠,同時,監管層對謠言的制造者一定要嚴查、嚴懲。
資本市場的謠言來自哪里?其一是編造消息。比如,在去年證監會公布的幾起編造、傳播虛假、誤導性信息案中,其中之一就是有公司通過注冊運營的微博制作、發布、傳播虛假信息,致使相關聯的3只股票價格及交易量出現明顯異常。
其二是有的人道聽途說,不經求證就隨隨便便將消息傳播出去。比如,在證監會通報的案件中,有券商分析師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在個人微博上以確定口吻公開轉發、傳播不實消息,并被廣泛傳播,對市場造成影響。
資本市場作為利益博弈的場所,一直以來深受各種傳言和謠言的困擾。特別是在新媒體時代,一些不實消息更是呈現出“病毒式”的傳播態勢,在“股吧”、微博、微信、社交網站等滿天飛,其中不乏大量由個人或群體為實現特殊目的而捏造的虛假信息。這些不實消息讓投資者看的是云里霧里,難辨真假,常常據此作出錯誤的判斷。
在信息海量流通、瞬息萬變的資本市場上,想要保證每一條信息都絕對準確,確實存在一定難度。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違反真實客觀原則的虛假或誤導性信息,嚴重干擾投資者的決策判斷,必然扭曲資本市場價格信號,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最終影響資本市場的功能發揮。所以,針對這些行為,監管層組織了專門的稽查力量,協同相關部門認真查處,依法打擊。
比如,去年證監會開展的“證監法網”專項執法活動,其中之一就是針對編造、傳播虛假或者誤導性信息行為予以嚴厲打擊。
股市完全是建立在信息和信心基礎之上的。資本市場功能的正常發揮,有賴于信息的真實、準確、及時、公開和透明。一旦不實的消息傳播出去,所帶來的影響非常可怕。所以,對于這些謠言的制造者,一定要深挖、深究,要嚴查、嚴打、嚴懲。
同時,對“中槍者”而言,不管是監管部門還是上市公司,都要第一時間予以澄清和回擊,減小謠言對市場、對上市公司所帶來的沖擊。(原標題:今日視點:誰在制造股市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