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記者9月20日從民航局獲悉,9月18日,民航局舉行月度例行新聞發布會,民航局相關司局負責人圍繞“十一”長假民航運行保障、8月份民航安全生產運行、民航新技術運用等進行了新聞發布,并回答記者提問。
“十一”長假即將來臨。今年的“十一”黃金周,中秋節與國慶節疊加,航空出行人數和包機數量將會出現大幅度的增長。發布會上,民航局運行監控中心負責人介紹,預測今年“十一”黃金周航空旅客將達到1300萬人次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長14%;熱門航線將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況。對此,民航局已經做了分析和部署,在重點城市、熱門航線上,要求航空公司更換大型寬體機,安排加班包機、投入運力滿足旅客出行的需要;加強氣象預報服務工作,及時發布天氣預警信息,做好飛行計劃調整;要求航空公司、機場、空管等運行單位認真排查隱患,對排查出的問題及時整改;要求各地區管理局、監管局充分發揮監督、檢查職能,督促各運行保障單位落實相關責任,踐行真情服務,為廣大旅客出行創造平穩、順暢、和諧的良好環境。
運控中心負責人還介紹,8月份,民航保障各類飛行442330班,日均14269班,同比增加3.87%。全國航班正常率為55.2%,環比提高4.44%。進入9月以來,全國航班正常率已經達到了72.5%,據預測9月下旬全國雷雨天氣影響范圍和強度將繼續減弱。民航局將持續關注雷雨和大風天氣對航班運行的影響,合理安排受影響地區和機場航班總量,蹄疾步穩做好航班運行保障工作。
我國民航安全形勢持續向好。民航局航空安全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1至8月,民航實現運輸飛行696.8萬小時,通航52.2萬小時,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1.3%、2.8%;截至8月31日,我國民航運輸航空實現持續安全飛行84個月、5319萬小時,創造歷史上最好安全記錄。同時,按照國務院安委會關于開展安全大檢查的總體部署,民航在8-9月進入深入檢查集中整治階段,嚴格落實各項安全防范措施,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穩定的安全生產環境。
民航發展規模持續擴大。民航局發展計劃司相關負責人介紹,8月民航旅客運輸量首次單月突破了5000萬人次,達到5046.4萬人,創歷史新高。隨著體量增大,全行業運輸生產增長放緩,但航空貨運市場加速增長,國際市場表現優異;港澳臺航線增長態勢良好。截至8月底,民航運輸飛機在冊的為3141架,其中客運飛機數量是3002架;通用航空在冊的飛行器2230架。
長期以來,中國民航高度重視包括基于性能導航(PBN)、平視顯示器(HUD)、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ADS-B)、衛星著陸系統(GLS)、北斗、航空器全球追蹤等新技術的應用推廣工作,并將其提升至安全發展、科學發展的戰略高度來推進。
民航局飛行標準司副司長朱濤介紹,9月8日中國民航在首都機場圓滿完成基于平視顯示器(HUD)的跑道視程(RVR)150米低能見度起飛首次驗證試飛成功,首都機場起飛最低標準從RVR200米降至150米,有利于提高首都機場乃至全國航班運行的效率和正常性,標志著中國民航新技術應用又上了一個新臺階。截至目前,中國民航具備HUD的運輸飛機585架(預計到2018年具備HUD的運輸飛機將達到1000架);全國具備HUD特殊I類標準的機場69個,具備HUD特殊II類標準的機場9個,航空公司、機場在HUD的運行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