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請闡述一下過去5年中非洲經濟整體的運行情況,非洲各地區的經濟發展亮點有哪些?又遇到了哪些困難?
倪杰瑞:從廣義角度看,非洲內部的經濟動能已經得到改善和提高,并且過去的10年中,非洲大陸從更好的政策選擇中所得到的回報變得更加清晰。在21世紀初期,非洲經濟增速比10年前提高了近一倍,達到5.6%。與此同時,非洲的經濟增速也超越了全球的經濟增長,在世界經濟增速最快的10個經濟體中,有5個來自非洲。
然而,全球經濟的疲軟最終拖累了非洲經濟,這對于像安哥拉和尼日利亞這樣的大宗商品出口國來說尤其困難,因為他們的出口收益因價格疲軟而受到了抑制。事實上,在金融危機過后的5年里,非洲的平均增長率為5%,但最近開始放緩至2015年的3.3%,2016年僅為1.9%而這也是15年來最低的擴張速度。
記者: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非之間的貿易和投資合作出現了哪些新趨勢和新變化?未來有哪些新的合作方向?
倪杰瑞:支持中國在非洲進行發展的結構性驅動因素十分堅固,并且這與“一帶一路”倡議也十分一致。第一,非洲人口正在迅速增長,到2050年,非洲將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第二,非洲人口正變得更加富有。預計未來5到10年,中產階級人數將增加一倍以上。這意味著非洲將成為尋求低成本、高質量商品的新市場,而這則是中國的競爭優勢所在,相比非洲,其他地方的市場需求則相對放緩。第三,非洲正在迅速城市化。到2050年,將額外有8億人口居住在城市,而這將需要在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方面進行大量投資,目前中國在非洲基礎設施升級領域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我們可以確認的在非洲經營的中國公司數量為2500家,但實際上,目前在非洲運營的公司數量超過1萬家,其中大部分都是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如今,中國企業在非洲經濟的許多領域都開展了業務,但制造業、服務業、建筑業和房地產業仍占據主導地位。事實上,根據我們的估計,非洲約12%的制造業生產是由中國企業完成的,其一年所創造價值高達5000億美元。
更重要的是,這一切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中國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促進制造業國際合作的指導方針,亞洲鄰國以及非洲成為了重點目的地。更重要的是,對于非洲的發展以及在非的中國品牌的發展而言,與制造業相關的投資將成為重要的就業創造者,創造的就業機會將是采掘項目的兩倍多。盡管在2015年至2016年,中國的對非資本投資額排名第九位,投資項目數量排在第七位,但中國卻在非洲創造了最多的新的就業崗位。
記者:非洲有哪些投資優勢?中國在非洲的投資情況如何?
倪杰瑞:就像中國將非洲帶入全球貿易之中一樣,在投資方面中國也做出了類似的舉措。例如,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南非已經成為了中國第七大對外直接投資(FDI)存量目的國,并且非洲的位置僅次于歐洲。總體而言,中國在非洲的FDI存量大約為350億美元。到目前為止,KEANS(肯尼亞、埃及、安哥拉、尼日利亞和南非)加上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塞俄比亞、加納、坦桑尼亞以及贊比亞一直是中非關系的中心。
另外,更快的經濟增長、人口密集程度的增加以及資源豐富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已擁有了更加穩固的政治和商業關系,比如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塞俄比亞和尼日利亞。而對于中國企業來說,中國政府鼓勵國有企業“走出去”,不過從目前的情況看,將近一半的中國對非洲的對外直接投資流入是來源于規模較小的私營企業。基本而言,中國產品在非洲當地的銷售額也隨著中國人員的流入而不斷發展。
此外,我們確實知道,中國的資本在整個非洲大陸建設了超過1000個項目,而由國家開發銀行牽頭的中國政策性銀行自金融危機以來,已向非洲投入了比任何多邊跨國機構都多的資金。根據官方聲明,中國的政策銀行至少向非洲提供了1000億美元的優惠貸款,而中非發展基金則又在非洲投資了50億美元。此外,我們估計,中國還提供了50億美元的信貸擔保,另外還有20億美元左右的雙邊援助。(原標題:“一帶一路”倡議夯實中非經貿合作與投資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