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一熱一冷”,讓消費金融公司再度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熱”是因為多家消費金融公司半年報見“喜”;“冷”是因為作為我國首批四家消費金融公司之一,北銀消費金融因違規經營被監管處以高達900萬元的行政處罰。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在當前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的背景下,消費金融的興起可謂恰逢其時。行業快速發展、盈利能力增強固然值得肯定,但其背后隱藏的風險仍需高度警惕,消費金融公司需把好風險關口。
“補位”作用十分明顯
從近期發布的2017年半年報看,多家消費金融公司發展態勢良好,盈利水平不斷提升,其金融服務“補充者”的角色和作用得以發揮。
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銀行(601988,股吧)控股的中銀消費金融營業收入20億元,凈利潤6.4億元,同比增長190.9%;招商銀行(600036,股吧)與中國聯通(600050,股吧)共同組建的“招聯消費金融”營業收入達22.97億元,凈利潤5.41億元;重慶銀行參股的馬上消費金融營業收入12.66億元,凈利潤1.34億元,首次破億。
“截至2017年7月末,招聯消費金融累計授信客戶1260萬,累計放款超過1400億元,戶均貸款不到6000元?!痹摴境崭笨偨浝矸揭幻髡f。
方一明表示,公司的信貸產品面向活躍于互聯網、中低收入的年輕客戶群,為他們提供以生活消費為目的的小額、短期互聯網普惠金融產品,可以填補傳統銀行消費金融服務的空白。
補充者,這正是監管層對消費金融公司的功能定位。
2009年,國務院同意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開展首批消費金融公司試點,2013年新增12個試點城市,2015年試點擴大至全國。具體來看,消費金融公司是獨立于銀行體系之外的非銀機構,不吸收公眾存款,以小額、分散為原則,為居民個人提供除房貸、車貸以外的日常消費貸款。
“消費金融公司增加了細分市場的金融服務供給,有助于促進國內消費信貸市場逐步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體系?!敝袊y監會相關負責人說,消費金融能夠釋放消費潛力、助力消費升級、踐行普惠金融。(原標題:消費金融公司尤需把風險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