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輪上漲使中概股進一步進入國際投資者的視野,但是究其原因,是借了美股普漲的“東風”,還是基本面推動,市場存在不同的聲音。股價的上升是否會滯緩中概股“歸巢之路”亦眾說紛紜,主流觀點認為,中概股回歸雖頻頻受阻,但A股的吸引力恒強,回歸腳步或不會因美股上漲而停歇。
中概股不只是“借了東風”
渣打銀行(中國)財富管理部投資策略總監王昕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概股的上漲行情還在起步階段,且以消費為背景的科技股都在上升軌道中。“從宏觀背景考慮,整個中概市場還有上漲的空間。一些基金和投資公司不只關注一線中概股,也開始關注其他逐漸活躍的中概股,并加入到股票池中,這些新增倉位代表著持續投資的可能性。”
王昕杰表示,過去也出現過中概股表現有超漲和超跌美國大盤和納斯達克指數的情況,需要警惕的是未來兩到三年市場出現明顯的回調時,投資者的避險情緒攀升,使得中概股和部分科技股回調超過大盤回調幅度的情況。“然而,回調后也并不意味著中概科技股的走勢就此結束,在業績的基本面支撐下,未來價格依舊會回歸上升軌道。”
此外,今年以來全球主要市場之間的資金流向便是流出美國,流入歐洲、日本和新興市場。
一方面,9月以來,美元指數再度大幅下挫,一度逼近91,為2015年初以來的最低點。盡管美國從3月初以來持續的資金流出與特朗普政策不斷令市場失望以及經濟短期動能放緩有關,但美元的不斷走弱也會相當程度上降低美股市場對海外投資者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隨著今年3月開始人民幣凈結匯額連續轉正,5月加入了人民幣逆周期因子后,人民幣中間價調控更貼合其他外幣的整體走勢,且進入強勢升值通道,幾乎收復了“8·11匯改”以來70%的失地。
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投資總監及首席中國策略師鄧體順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概股的行情與人民幣匯率的走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海外上市的中概股雖然股價以美元計,其企業盈利依舊以人民幣計,如果人民幣弱勢,換算成美元之后的財報數字就會受到負面影響。
從宏觀的角度出發,基金經理在資產配置也會考慮投資標的所在國家的宏觀經濟狀況是否穩定,風險因子是否波動較大,大型基金在分配資金時,對系統性風險的評估要求尤甚。“如果人民幣相較堅挺,那些對新興國家有配置需求的基金自然會更大程度考慮投資人民幣標的,比如配置中概股。”鄧體順稱。(原標題:中概漲勢僅靠“借東風” 基本面和匯率才是兩大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