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新浪微博將逐步下線其自帶表情包中代號為“酷”的表情,自此,“吸煙表情”在新浪微博將成為歷史。
似乎是一種巧合,所謂的“吸煙表情”,代表的便是“酷”的意思,這種寓意在不自覺中對于吸煙行為有著某種美化的成分,也真實地迎合了相當部分人對叼煙范兒的追捧——影視劇中通常出現主角吸煙鏡頭就是一個注腳。從這個角度說,網絡社交平臺撤除吸煙表情,至少有助于淡化某種由來已久的群體性心理暗示——其實,吸煙一點都不酷。
其作用到底有多大,這個尚待權威論證。但在公共場所全面禁煙、多城市推行室內禁煙的今天,撤除和弱化社交網絡上與吸煙有關的元素,不過是主動對接社會禁煙氛圍的應然之舉。更重要的是,禁煙確實不能眼高手低,從細節著手很重要。
以禁煙最為成功的新加坡為例,該國除了眾所周知的對違規吸煙的嚴苛處罰外,更有諸多細節配套。比如,禁煙標識,就不僅僅是“嚴禁吸煙”四個字,而更標注了具體的處罰額度;甚至鑒于煙民在垃圾桶旁吸煙便于扔煙頭的習慣,還特別對公共場所區域的垃圾桶設置進行調整,以最大程度減少對吸煙者的便利和誘導。相比這些,撤除吸煙表情,其實是早該有的公共自覺。
新浪微博上的吸煙表情下架,微信、QQ上的相信也應該會盡快跟進。如此順利,是因為此舉并沒有太多的利益阻擾。可禁煙,難就難在要打破利益、社會習慣的牽制。這方面,目前恰恰是薄弱環節。
比如,去年相關機構發布的《<新廣告法>實施一周年與禁止煙草廣告執法觀察報告》就顯示,雖然禁止煙草廣告的規定執行已超過一年,但互聯網違法發布煙草廣告問題仍較突出;再比如,最近發布的2017中國企業500強榜單,所有煙企都被排除在外。這固然是好事,可這一進步并非是直線的,而是伴隨著反復,每年的情況都可能有變化,并未形成硬約束。這些細節表明,在淡化社會的煙草氛圍上,法規的執行力與行業共識都尚有不足。特別是在牽涉到利益碰撞時,禁煙規定執行的不確定性因素仍然高企。(原標題:控煙,遠不止于撤除一個吸煙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