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證券鄧海清分析稱,8月經濟數據大幅不及預期,經濟動能高峰已過、經濟高點已現,“新周期到來論”全面證偽。關于經濟再次大幅不及預期的原因,可能主要在于環保、供給側改革推動下的限產,導致大宗商品價格飛漲,僅8月大宗商品價格指數漲幅已經超過6.5%,商品的價格飛漲下,不免讓人誤以為存在著需求的支撐,從而市場對于經濟預期良好。隨著環保去產能的繼續推進、大宗商品價格處于較高水平,以及未來“房地產投資、出口回升”動能出現高位見頂、總需求進一步回升可能性很小的情況下,如果上游價格轉移到中下游,再疊加經濟增速下降,需要警惕經濟“滯脹”的可能性,去產能可能過猶不及。
興業研究表示,8月經濟增長數據全面低于預期。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工業增加值均放緩,但制造業和房地產指標表現堅挺。放緩的主因是基建投資和外需的顯著放緩,而制造業企業應對冬季限產而提前采購和生產的邏輯可能依舊成立,使得國內內生需求顯出韌性。但是如果出口繼續放緩,本月制造業的景氣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統計局指出,總的來看,8月份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呈現增長平穩、結構優化、質量提升的良好格局。但也要看到,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國內經濟正處在結構調整的過關期,仍面臨不少隱憂和挑戰。下階段,要適度擴大總需求,深化創新驅動,加強預期引導,以改革增動力激活力,以創新促發展助轉型,著力提質量增效益,著力強實體防風險,鞏固穩定發展基礎。
對于目前經濟形勢目前仍然有兩種看法,經濟新周期和經濟高點難以持續。
方正宏觀任澤平表示,今年雖然關于新周期的爭議比較多,但主要是宏觀研究員的爭議比較大,但是行業研究員都是按照剩者為王、強者恒強、供給側改革的邏輯推薦股票的,這就反映了今年宏觀指標對投資沒有指導意義,因為微觀世界和行業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行業集中度大幅提升,而這些變化在M2、GDP當中看不到,所以再盯著宏觀指標對投資已經沒有意義,必須要去調研。這也暴露了一些宏觀研究員不做調研,閉門造車,看GDP做投資。
海通宏觀姜超認為,上半年GDP增速回升至6.9%超預期,而6月工業增速也回升至7.6%的高位,從內需來看主要歸功于去庫存政策,三四線地產銷量超預期帶動了地產投資和耐用品消費,同時去產能政策推動商品價格反彈,對庫存周期仍有支撐。
姜超表示,如果我們未來下決心收貨幣,雖然會付出地產泡沫破滅的代價,但如果大家的聰明才智不再去炒房炒泡沫,而把有效的資金用在中國經濟真正需要的方向,那么中國經濟將走向效率模式,資本市場才有長期價值。
統計局則從五個方面來看8月經濟數據:
第一,增長平穩。從主要的增長指標來看,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了0.7個百分點。從8月份來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繼續保持了6%以上的增長。從服務業生產指數來看,1-8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是8.3%,比去年同期加快了0.2個百分點,8月當月同樣是8.3%,比去年同月加快0.9個百分點。所以生產方面表現的是比較平穩的。從需求方面來看,1-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4%,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1個百分點。投資增長基本平穩,1-8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8%,補短板領域的投資保持了比較快的增速。進出口增長繼續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所以需求方面也是比較基本平穩的。
第二,就業向好。8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水平。31個大城市的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以下,比上個月還略有回落。工業企業周平均工作時間與上個月相比還略有延長,增加了0.07小時。從相關部門數據來看,1-8月份城鎮新增就業也是保持了比較快的增速,1-8月份城鎮新增就業974萬人,同比增加了26萬人,比上個月略有增加。(原標題:8月經濟數據繼續全面下滑 繼續看宏觀指標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