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在目前的四川,圍繞軍民融合領域的創新創業浪潮涌動,經濟新引擎正在成型。綿陽科技城目前已形成國家級孵化器6個、國家級眾創空間7個、國家級“星創天地”10個,科技型中小企業從5年前的不到1000家,發展到目前的10000余家。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為四川首家軍民融合創客空間提供技術支撐,不到1年就孵化項目27個。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29所與民企海特高新合資組建公司,為新一代移動通訊和物聯網提供核心芯片。29所所長毛嘉藝說:“目前29所既在軍工方面代表了我國電子戰的最高水平,又在民用的‘電磁空間安全與防衛產業’上優勢明顯?!?/span>
四川發起成立100億元規模的軍民融合發展基金,出臺系列鼓勵科技人員創新、員工持股等改革,國企積極性大增,紛紛將軍民融合定為企業核心戰略。四川華豐集團是老牌的軍工企業,過去由于機制不活,曾出現整個技術團隊跳槽的現象。華豐被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收購后積極推動混改和員工持股。長虹控股副總經理陳煉說:“長虹專門投資15億元成立了電子軍工集團,改革讓大家熱情高漲?!?/span>
“民參軍”企業普遍認為,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讓民企迎來參與國防事業歷史性機遇,僅綿陽去年認定的“軍民融合企業”就達238家。四川三陽永年增材制造技術有限公司打破美俄壟斷,掌握高溫難融金屬材料成型技術,從幾克到上噸的零部件都可以用金屬3D打印技術造出來。董事長顧德陽說:“在資金最困難的時候,企業獲得綿陽城商行軍民融合科技支行7100萬元貸款,現在軍品訂單前景非常好。有了這樣的政策支持,我們民企報國強軍的信心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