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作為我國唯一的國家科技城,綿陽科技城成為四川軍民融合的探路先鋒。軍民融合發展面臨的三大痛點目前在綿陽國家科技城均取得突破。
一是如何撬動國防軍工單位優勢科研資源向社會轉化。彭宇行說,以往許多企業不知道去哪里做技術測試,而不少軍工單位的儀器又很空閑,一臺數百萬元的儀器一年就用幾次,浪費嚴重。今年1月,四川省軍民融合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臺在綿陽揭牌,價值數十億元的軍工科研院所、企業科技資源整合后向社會開放。
擁有世界頂尖大型風洞設施的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將一大批研究型風洞向全國開放,又免費發布兩款流體力學數值計算機軟件,引發業內轟動,被譽為“開我國氣動計算歷史之先河”。
二是技術與市場如何有效對接。記者在綿陽科技城“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看到,電子屏滾動發布全國各地專利供求信息,中心集信息發布、創投銜接、企業孵化于一身,去年交易額近3000萬元,實現技術合同服務8.3億元。
“別看外觀不起眼,這個中子發生器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產品已通過驗收。”綿陽市科技和知識產權局局長劉青川指著一根金屬長筒說,“通過中心的推動,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科研人員成功將技術產品化,在海洋探測軍民領域前景都很廣。”
三是輕資產、高風險的軍民融合小微企業如何破解融資難,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從無到有”。綿陽在全國率先成立軍民融合金融服務中心、軍民融合科技支行,累計放貸近40億元,迄今未發生信用風險。綿陽市委常委、副市長楊學寧說:“現在企業應收賬款、訂單等都可以獲得貸款,軍民融合小微企業有了量身訂制的融資產品,特別是圍繞長虹供應鏈推出的應收賬款融資服務深受小微企業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