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品一客一換,本該是酒店業最底線的業務規范,也是消費者天然應該享有的基礎服務。然而一再曝光的案例表明,無論經濟型酒店、星級酒店甚至五星酒店,在此方面都做得極其失敗。這樣一種橫跨全行業的職業失德行為,已經很難歸因為個別從業者的操守缺失,也就只能從整個市場環境和營商文化中求解。
越來越多證據表明,“不換床單”很可能只是酒店業普遍亂象的冰山一角。業內翹楚的五星級酒店尚且如此,其他酒店的狀況也就可想而知了。對于快速擴張的酒店行業來說,服務水準和市場規模的不適應,已然問題重重。
對相當一部分酒店來說,不換床單無非是出于“降低成本”的考量。但這套邏輯,按說并不適用于五星級酒店。五星級酒店之所以會發生“不換床單”這般自毀名聲的事情,很大程度上還是與內部管理結構以及利益傾斜分配有關。
相當長時間以來,五星級酒店的業務重心,已經逐漸轉向了品牌推廣、營銷攬客、堆砌硬件等方面,而行業立足之本的服務優化工作卻走向業務邊緣。酒店對客服保潔等基礎性業務的管理強度趨于弱化,為之配置的資金、人力也變得越來越“有限”。客房服務員不得不面對任務繁重、回報微薄的境況,久而久之“負氣工作”成為常態,偷懶耍滑成了必然的結果。
包括五星級酒店在內,許多高端服務行業其實都存在著類似的魔咒:在積累了足夠多的企業聲譽、開拓了越來越多的增值服務、越來越容易坐享品牌紅利之后,反倒變得對基礎性的服務漫不經心、不再遵守標準化的業務流程。太多卓越企業因為“愚蠢而低級的失誤”一夜之間轟然倒下。(原標題:不換床單的五星酒店終會被市場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