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五部委日前聯合下發了《關于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僅從字面理解,或許有人會對“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感到不解。繁榮發展對應的是蕭條不振,而當前的電視劇產業可謂蒸蒸日上,幾乎每個季度都有新晉劇目刷新電視臺收視率或網絡視頻點擊量。產業既已如此蓬勃,何不任市場自我調節?事實上,這種市場內外的表層判斷,恰恰反映了電視劇產業所面臨的問題。
如果只是從拍攝數量、電視劇時長、明星吸引受眾的號召力來看,電視劇產業的發展現狀似乎是無可挑剔的,其產業溢出效應甚至吸引了一波波資本趨之若鶩。然而,與資本市場聞風而來的熱烈場面相對應的,并不是高質量的電視劇產品。在為數不多的神級作品之下,大量的粗制濫造、價值扭曲的作品涌向不同地區、不同級別的“小屏幕”。即使是廣受好評的影視作品,往往也陷于類型化、模式化、個別明星主導的高度路徑依賴。但唯收視率的大棒,讓“一招鮮”電視劇獨占鰲頭,甚至其他劇作基本難有生存空間。
文化創意產業下,電視劇當然也是一種消費品,然而,相較于一般性產品,文化產品并不是純粹的消費品。投一些粉絲所好做足“小鮮肉”的文章,或者以重口味、媚俗情節迎合大眾獵奇心理,這不僅僅在創作嚼完就吐的文化口香糖,也是在傳導錯誤的觀念、歪曲的價值,其副作用遠不是消費一件普通商品那么簡單。
仔細分析《通知》內容,每一項條款其實都對應著電視劇產業的現實問題。支持繁榮發展,核心是引導繁榮發展,轉假繁榮為真繁榮。不能滿足于電視劇數量上與大眾的匹配,更要在價值上引領社會潮流,在質量上滿足不同層次的觀眾需求。(原標題:叫停粗制濫造的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