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伊始,各類教輔書又開始暢銷起來,家長紛紛擠進書店,為孩子買齊新學期及升學考試的教輔書、參考資料,期望這些教學輔助讀物與資料能起到課外輔導的作用,幫助孩子進一步提高學習成績。
不管什么東西都貴在少而精,一些家長或對于孩子的課程體系并不了解,抱有跟風心理;或只是看書名買,凡是帶著“北大”、“清華”字樣的書名,統統買回家;或只看作者編者買,看到有名師、名校編寫的教輔書,就毫不猶豫地買回家。這些作法都陷入了誤區。
目前市場上的教輔書不僅良莠不齊,而且內容大同小異,有些輔導書只要一出精品,其他出版社一擁而上,相互抄來抄去。另一方面,部分家長所選的教輔書沒有考慮到孩子實際學習情況,或是與學校的教學不符,體系過于陳舊,或是與學生的自身情況不符,容易令孩子厭學。過多過濫的教輔書不僅無益于孩子的學習,而且會加重孩子的負擔,影響到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更為嚴重的是,有些質量不高甚至是盜版的教輔書,漏洞百出,買了、用了還會耽誤孩子。
那么,面對紛繁復雜的教輔書市場,家長和學生們到底該如何“下手”呢?筆者建議,家長朋友們在為孩子挑選購買教輔時切莫盲目,而要多注意一些細節。
其一,在購買之前要多聽聽老師的看法。每個孩子的成績不同,一個孩子的各個學科的成績也不一樣,最好能根據老師的意見,再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來選購。如果能讓老師幫助列一張購書清單,買書讓孩子一起去,是最好的。
其二,要認真挑選出版社。正規教育出版社或規模較大的出版社,大多有能力組織人員編寫教材,因此,這些出版社教輔書的質量通常情況下都能夠得到保障。(原標題:為孩子購買教輔書 切莫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