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在業內看來,天然氣管網放開更深層的意義,則是推動天然氣市場化交易,推動管道獨立運行。
2013年以來,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占消費總量80%以上的非居民用氣門站價格已由市場主導形成。為推動天然氣市場化交易,促進市場價格形成,國家一直鼓勵和倡導天然氣進入公開交易平臺透明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政策再次明確,允許所有進入上海、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等交易平臺公開交易的天然氣,價格完全由市場交易形成。
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交易氣價不受門站價指導價格的影響。隨著部分管道逐漸向第三方公平準入,交易中心市場化交易基礎正在逐步確立。這是推進天然氣價格市場化的重要嘗試,也為天然氣價格市場化積累經驗,創造條件。
昨日,國家發改委還發布降價通知,從2017年9月1日起,將各省(區、市)非居民用氣基準門站價格每千立方米降低100元。
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根據天然氣管道定價成本監審結果下調了管道運輸價格,并結合天然氣增值稅稅率調整,促成此次非居民用氣門站價格的下調。
據介紹,非居民用氣門站價格每立方米降低0.1元,按政府管理價格的非居民用氣約700億立方米測算,每年將直接減輕下游工業、發電、集中供熱、出租車,以及商業、服務業等用氣行業企業負擔70億元左右。如果考慮政府管理價格的天然氣價格降低,對市場化定價天然氣的帶動影響,則占國內消費總量80%左右的非居民用氣價格都有望降低,降價總額可達160億元以上,將有效降低企業用氣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