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8月30日,國家發改委通知,已對中石油北京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等13家跨省管道運輸企業進行了定價成本監審,并據此核定了相關管道運輸價格,相關價格體系將于9月1日起執行。核定后的13家企業管道運輸平均價格比之前下降15%左右。
與此同時,發改委宣布,自9月1日起將各省(區、市)非居民用天然氣基準門站價格每千立方米降低100元。此次下調每年將直接減輕下游用氣行業企業負擔70億元左右。
在業內看來,核定跨省管道運輸價格,將促使利用率低的管道公司加速對社會第三方開放,更深層的意義在于推動天然氣市場化交易,推動管道獨立運行。
管網企業響應:向第三方放開
2016年10月,國家發改委制定出臺了《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管理辦法(試行)》和《天然氣管道運輸定價成本監審辦法(試行)》(下稱《辦法》),擬改革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機制,率先在重要網絡型自然壟斷領域實現價格監管辦法和成本監審辦法的全覆蓋。
目前,我國有跨省管道運輸企業13家,共擁有長輸管道4.5萬公里左右,2016年輸送天然氣1950億立方米左右。
根據《辦法》規定,2017年上半年,國家發改委組織12個成本監審組對13家企業按照統一方法、統一原則、統一標準進行了成本監審,并在此基礎上核定了跨省管道運輸價格。
在業內看來,核定天然氣跨省管道運輸企業的運輸價格,最直接的作用是推動管網向第三方開放,這將對國內天然氣市場建設和相關行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發改委政策甫一落地,相關管網企業就迅速響應。張家口應張天然氣有限公司和重慶三峽燃氣(集團)有限公司當日分別在網站發布公告,歡迎第三方企業使用旗下天然氣管道,以提高管道利用效率。這或是國內首批對外開放的管網公司。
張家口應張天然氣有限公司相關人士表示,2016年公司管道負荷率較大幅度低于75%,既不利于天然氣管道資源的有效利用,也影響了公司經濟效益。為提高天然氣管道利用效率,公司歡迎社會各方使用應張天然氣長輸管道。
重慶三峽燃氣(集團)有限公司則是一家融合央企、國企、民企、外企等多種經濟體制結構的股份制清潔能源企業,目前擁有天然氣管道總里程約1000公里,覆蓋居民用戶超過300萬戶、工商用戶2萬余家。據悉,該公司控股的管道公司負荷率也不足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