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目前企業使用的外匯保值工具以遠期結售匯和外匯期權為主。“遠期外匯結售匯是進行套期保值的最基本的金融衍生工具,成本低、交易結構簡單,受到中小企業歡迎。但遠期結售匯大多是單向的,所以一旦發生市場誤判,就容易提高成本。”某國有大行業外匯人士說,“而外匯期權交易是雙向的,但結構比較復雜,且有期權費,一般是較為專業的大公司在購買。”
廈門地區一家大型外貿進出口公司的投資部門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一般而言,如果企業預期未來人民幣匯率貶值,就會增加遠期購匯,減少遠期結匯;如果預期升值,就會減少遠期購匯,增加遠期結匯。
“這項操作的好處就是提前鎖定成本,簽約價格其實已經是公司可以接受的價格了,如果預期判斷失誤,那么也不能叫虧損,只能說是市場成本增加。”該投資部門負責人說,“在4月預測人民幣升值趨勢下,公司提高遠期外匯結匯簽約額。上半年投資衍生品已交割部分,獲得人民幣收益57.61萬。”
廈門的這家企業預測對了匯率變化方向,從而獲得了可觀收益。但如果預判錯匯率變動方向,則會出現額外的成本。
“被去年匯率波動行情教育了,今年決定通過遠期外匯交易來進行匯率避險,但絕不是看空人民幣來套利。”海陽一家紡織品外貿企業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按計劃7月底我們需要進口一批設備,因為年初市場預判是人民幣匯率會跌,所以我們在3月份和銀行簽訂了合約,約定三個月后以7:1左右的價格購買美元,但結果匯率卻是6.78,損失慘重。”
“根據我的觀察,這幾年外貿進出口企業對匯率波動的耐受性在增加。一方面是相比于前幾年人民幣的大幅度升值,今年3%左右的升值幅度不算大;二是投資者教育的提升,企業避險意識提高。”浙江地區一位主營服裝外貿的企業負責人說,“目前常用的避險方式如遠期外匯保值、外匯期權等門檻都不低,對于一些中小企業來說可能較難接受,希望國家可以開發更多服務于中小企業的避險金融產品。”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