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據中國商務部數據,今年1-5月份,中國-東盟貿易繼續保持持續增長勢頭,增長速度達到16.2%,比全國平均貿易增長速度高3.2個百分點。其中,中國對東盟國家出口達1088.6億美元,自東盟進口868億美元。菲律賓駐華大使羅馬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經貿合作是中國和東盟關系的引擎,并成為雙方合作的基石,帶動其他領域的合作。
8月8日,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迎來了成立50周年紀念日。剛剛落幕的東盟外長會在馬尼拉正式通過“南海行為準則”(COC)框架,成為中國和東盟國家對地區和平與穩定的一個歷史性貢獻。
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印度尼西亞大使館在當天上午舉行了一場隆重的升旗儀式。不僅東盟十國的大使幾乎全數到齊,而且東盟10個對話伙伴國的外交官也來捧場,包括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孔鉉佑、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和澳大利亞駐華大使安思捷。面向高高飄揚的東盟盟旗,20位高級別外交官留下了一張集體照。
1967年8月8日,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發表《曼谷宣言》,正式宣告成立東盟。冷戰結束后,文萊、柬埔寨、老撾、緬甸和越南也加入東盟。如今,東盟人口達到6.2億,經濟總量達到2.6萬億美元,約相當于英國的經濟規模。
“東盟已經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年均經濟增速達到5.5%。我們是世界經濟增長引擎的重要組成部分,從1970年代起就沒有發生過大規模沖突。”印度尼西亞駐華大使蘇更·拉哈爾佐在活動致辭中說。世界經濟論壇預計,到2020年,東盟將會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2015年12月31日,以政治安全共同體、經濟共同體和社會文化共同體三大支柱為基礎的東盟共同體正式成立,成為亞洲歷史上首次建成次區域共同體。東盟將通過加強內部開放整合、對外合作共贏“兩個輪子”推進東盟經濟一體化。
8月6日的東盟外長會聯合聲明指出,東盟期待與中國未來開展更多高層對話和交流,繼續提升經濟融合水平,希望到2020年順利實現雙邊貿易和相互投資規模分別達到1萬億美元和1500億美元的目標,并期盼全面實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升級版。
對于此次外長會的成果,拉哈爾佐指出,中國與東盟通過COC有重大的意義。中國和東盟關系的良好發展是地區和平穩定的基礎。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