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2016年,德國的經常賬戶盈余為2890億美元,重新站上全球之首,占當年德國GDP總額的8.3%。作為比較,按照IMF的數據,中國2016年的經常賬戶盈余為1964億美元,占中國GDP總額的1.7%,遠低于德國。在此情況下,德國面對著來自于美國和其他希望提升自身競爭力的歐盟國家的壓力,敦促其促進內需。
如果說,對于經常賬戶赤字高達4517億美元的美國而言,需要做的是降低聯邦預算赤字、進行結構性改革的話,德國政府需要做的,則是出手花錢,比如加大對國內的投資建設并促進內需。
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他從未因德國充滿競爭力而批評過德國,但是德國的競爭力部分源于歐元區其他經濟體的疲軟,為此,德國應當在歐元區負起責任,改善貿易不平衡,具體做法是推動對歐洲公共和私人領域的投資,“即便默克爾總理也應認識到,歐洲的成功才是德國的成功?!?/span>
具體而言,德國的儲蓄規模近年來不斷增加,而支出卻并不見起色。歐洲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這是由于德國通過抑制工資增長來保持出口行業競爭力所導致的:德國2016年的工資僅上升了2.3%,比2014年和2015年的增速還慢。
與此同時,2016年德國消費支出的GDP占比降至54%,相比之下,英國的這一比例為65%。
不過,說服德國人花錢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德國政府一向以“儲蓄是應對老齡化社會的剛需”來解釋自己不斷存錢的原因。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