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分部門來看,今年上半年經常賬戶順差712億美元,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為1.3%,比去年同期減少391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順差156億美元,而可比同指標上年同期為逆差2259億美元。
“雖然上半年國際收支的貨物貿易順差2154億美元,同比減少7%,但2017年上半年貨物出口和進口同比分別增長12%和18%,顯示內外需持續改善帶來外貿回穩向好的趨勢;服務貿易逆差擴大主要是受進口增長帶動運輸項下逆差增長26%,同時旅行逆差增長19%。”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在2017年上半年國際收支狀況答記者問中指出。
企業的微觀反饋也證實了上半年進出口業務回暖這一現象。
杭州某紡織品加工企業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上半年該公司出口量同比增長48%,是近五年來增速最快的一年。出口地除巴西、俄羅斯以外,歐美、亞太等國家和地區的出口量都在增長。
在資本與金融賬戶方面,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順差15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為逆差2259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呈現凈流入142億美元,上年同期為凈流出494億美元,跨境資本流結構明顯呈“翻轉”。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減少是非儲備性質金融賬戶呈現順差的重要原因,和國家多次強調企業對外投資要理性有重要關系。”一家外資銀行投資部經理表示,“去年中國企業在海外豪氣買買買,但隨著中國外匯儲備減少與匯率變化,國家出手調控措施。一方面嚴查企業對外投資真實性,一方面警示企業非理性投資,今年上半年中國企業海外非理性并購明顯減少。”
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我國境內投資者對境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額度達481.9億美元,同比下降45.8%。其中,上半年房地產業對外投資同比下降82.1%;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對外投資同比下降82.5%,對外投資主要流向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
“美元疲軟、人民幣匯率穩定,中國經濟基本面向好;貨幣政策穩健,促進資金面利率抬升;加上監管嚴查資本違規流出,這些都抑制了資本的流出。”前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高級研究員管濤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外,中國資本項目開放與企業境外發債升溫,還帶來了境外資金流入增加。”
一家大型房地產企業西南地區投資部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上半年經濟去杠桿持續加碼,銀行對房地產企業的信貸縮緊,企業很難從境內得到融資,所以上半年多家房地產企業都在境外發行債券。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房企年內在海外融資的累計額度達到了255.7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209%。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