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宏觀政策應該緊信用、松貨幣、寬財政。”光大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在近日舉辦的首席經濟學家論壇首席悅讀會上做出上述表述。在他看來,銀行信貸應該緊縮,為了控制信貸緊縮對于經濟的沖擊,央行應該支持財政貨幣投放,增加財政貨幣投放渠道。
在他看來,貨幣投放有兩個渠道,一個是已經習慣的銀行信貸,銀行發貸款,就是創造信用、貨幣投放,把錢還給銀行,就是貨幣回籠。新增貸款就是貨幣凈增長,這是過去幾十年全球貨幣投放的最主要渠道。另外一個渠道,是政府財政支出。政府財政支出就是凈投放貨幣。政府收稅,就是回籠貨幣。
“這兩個渠道,一個是政府財政,一個是銀行信貸,在過去的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內,有一個大周期。在上世紀80年代以后,金融自由化的時代,主要是信貸投放貨幣。但是在戰后50年代至70年代,財政赤字是投放貨幣的重要渠道,當時叫財政赤字貨幣化。”彭文生指出。
彭文生認為,這兩個投放貨幣的渠道對經濟的含義是不同的。政府支出不會炒賣資產,政府支出投向是實體投資,在中國是基礎設施投資,還有一些社會保障支出,支持低收入階層的消費支出。所以,政府支出都是和實際的需求聯系在一起。盡管有一些支出不是那么有效,但是至少沒有炒賣資產。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