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根據中國證券網記者25日收到的報告,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指出,全球經濟復蘇的整體格局正在轉變,三項關鍵性的變化值得重視。
這三項變化包括:從增長結構看,多元化退潮轉為多元化漲潮,中國經濟對全球復蘇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強化。從復蘇路徑看,超預期的短期反彈雖然未能開啟新一輪的經濟周期,但是有望影響長周期復蘇的基準路徑和基準預期。從風險分布看,金融風險取代復蘇風險,成為全球經濟的首要威脅。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24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中,將美國經濟今明兩年經濟增速預期均下調至2.1%。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則分別上調0.1個和0.2個百分點至6.7%和6.4%。該機構預計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速分別為3.5%和3.6%,與4月份預測值一致。
報告指出,根據IMF最新預測,多元化漲潮的趨勢再次得到確認,并在三個層面進一步凸顯。其一,發達國家增長結構調整。其二,新興市場展現相對優勢。其三,中國對全球復蘇的貢獻增強。得益于供給側改革和適度財政刺激,中國經濟的增長韌性持續鞏固,并在全球經濟的長周期復蘇中發揮愈加關鍵的作用。
此外,根據IMF的最新預測,在多元化漲潮的驅動下,全球經濟正迎來強勁的短周期反彈。該機構認為,本次反彈雖然難以開啟新一輪的經濟周期,但是將顯著改變全球經濟長周期運行的基準路徑和基準預期。首先,增長底線持續鞏固。其次,低通脹可能成為常態。最后,市場預期敏感多變。一方面,多元化漲潮縮小了主要經濟體的周期差異,為各大央行提供了收緊貨幣政策的空間,打破了美聯儲“一家獨鷹”的局面。另一方面,疲弱的通脹水平又使得歐央行等主要央行猶豫不決,增加了全球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受此影響,市場預期趨于敏感多變,加速跨地區、跨市場的資本流動,從而加劇全球匯債兩市的波動。
而金融風險重新成為主要風險,從多個方面威脅全球經濟復蘇的可持續性,包括資產價格面臨重置、各國金融壓力居高不下以及內向型政策恐將泛濫。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