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稱,中國私營企業占了30%的債務,卻貢獻了70%的產出。因此,國企的高杠桿不適用于整個中國經濟。
匯豐認為,國企和私企的分化越來越大,這要求中國的政策也應該采取雙軌制。一方面,通過國企改革來進行降杠桿,另一方面,應該通過寬松的宏觀政策保持私企帶動的復蘇的持續性。
中國經濟現狀:三七分化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在最新研報中稱,經濟活動從2016年四季度開始恢復,但最近控制金融風險的緊縮政策,使人們再次把目光聚焦到債務水平上。一個比較流行的觀點是,如果債務水平不降下來的話,不可能會有真正的經濟復蘇。
匯豐不同意這個觀點。其稱,確實,中國的債務占GDP比例比較高,而且這個比例還在上升。但是,關于中國的每個部門都杠桿過高的假設是錯誤的。
屈宏斌稱,事實上,中國的債務不合理地過度集中在國企中,國企的債務占據了企業總債務的70%。這一方面反映了資本密集型的基建投資更多了,但另一方面,這也反映了效率低下和債務依賴的問題。
相比之下,私營部門只占了企業總債務的不夠30%,它們的杠桿已經降下來了。
同時,匯豐提出,國企的重要性正在下降,它們占據了國內總產出的不夠30%和城鎮就業的16%。國企是降杠桿最好的方式。
匯豐認為,占據了國內總產出的70%的私營部門,是真正的增長引擎。
屈宏斌認為,過去幾年中,私營部門不斷推動中國經濟復蘇,尤其是在制造業上。經過了五年的投資減速和降杠桿后,中國私營部門目前正處于利用海外出口需求的良好時機,制造業升級的國內需求,以及城鎮化和環境保護也給私營部門帶來了發展的良機。
中國應實行雙軌制政策
屈宏斌提出,中國國企和私營部門的分化正在不斷擴大,這意味著國企的高杠桿問題,不能推廣到整個經濟上。中國債務的不平衡狀況,意味著去杠桿的最佳方法應該集中在國企上。
他認為,中國經濟的雙軌體制,要求中國的政策也采取雙軌體制。隨著中國經濟由國企拉動,轉向由私營部門拉動,政策應該偏向于私營企業,以取得成功。
屈宏斌稱,在當下這個環境,這意味著,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必須保持一個平衡,并保證貨幣政策保持寬松,從而使私營企業恢復。在另一方面,為了控制國企的杠桿問題,改革應該集中在效率較低的國企重組上,比如關閉中國的“僵尸”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