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2017年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在北京舉行,新經濟思維研究院主席、前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主席特納德勛爵(Adair Turner)在論壇期間接受鳳凰財經獨家專訪,對中國的債務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談債務:中國政府必須要增加財政赤字
穩定的通脹,一直是全球各大央行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但這一點似乎在2008年被推翻了。特納德在總結為何全球難以走出金融危機的陰霾時提出,除了通脹之外,央行應該設立一個債務水平的目標。
他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許多發達經濟體開始意識到,一個穩定的通脹水平已經不足以保持經濟平穩增長,一些經濟體因債務問題滋生了許多金融風險。
中國的情況也是一樣。去年,兩大評級機構(標普、穆迪)先后發布消息稱中國債務占GDP比重達到200%以上,中國成為了新興經濟體中負債率增長最快的國家。據國外機構分析,債務占GDP比重超過100%就屬于債務水平較高。
特納德對鳳凰財經表示,中國的總體債務水平,包括政府債務、企業債務和家庭債務,已經從2007年的140%到了目前的260%左右,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
2014年,有媒體報道稱中國私營部門的債務已經占到全球的一半。特納德對鳳凰財經表示,要解決中國的債務問題,一個更好的做法是“純政府化”(purely government),即讓政府承擔更多債務,減少私營部門的債務。
他表示,中國政府必須要增加財政赤字,不能過度依賴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而是要提高消費、降低稅收等。“中國的許多公共開支都是通過銀行等私營部門實現,如果通過財政支出的手段可能會更好,”他說。
在中國,經濟發展在某種程度上是基于銀行信貸的擴張。特納德表示,銀行不能依靠發貸來滿足自己的還款需求,它需要建立一個預算控制,政府需要加強對銀行信貸的控制,用地方政府的財政赤字來填補空缺。
談房地產:當務之急是控制信貸,不是限購
信貸擴張與房地產市場也緊密相關。特納德表示,過去大多數發達國家的債務都是通過銀行實現的,這些錢不會流向個人投資領域,而是涌入房地產市場,這使得經濟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大量信貸-房地產危機。
他表示,中國的銀行體系正趨近于金融危機發生前的英國、西班牙和美國,這釋放出一個警告信號,必須要控制債務規模了。
去年國慶節以來,各地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主要圍繞在限制購房數量和限制購房資格等方面。對此,特納德表示,這些措施有利于控制房地產市場的債務水平,但不能完全解決中國的債務問題。
“拿銀行來說,它們對國有企業、地方政府大量貸款,造成了對許多行業的過度投資,這才是中國需要解決的當務之急,而不是限制購買資產這個方面,”他說。
在特納德看來,目前中國最嚴重的問題在于,人們還在不斷投資已經很難去庫存的三四線城市,這也是西班牙、美國面臨的一個問題。中國要做的是在債務問題擴大化之前,對銀行實行嚴格的信貸體系(hard budget discipline),控制其對地方政府、部分企業的貸款規模。與此同時,政府也需要實行一個更加寬松的財政政策,擴大支出來抵銷銀行信貸規模縮小的份額。
談中英發展:英國比中國更需要對方
作為前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的主席,特納德對中英未來的合作抱有期待。在談及英國退歐后面臨的種種風險時,他也坦誠道,英國需要中國,比中國需要英國更多。
他表示,中國的人口是英國的20倍,經濟發展規模是英國的4-5倍,英國經濟如果萎縮的話,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限,但中國經濟如果萎縮,對全世界經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目前,世界有兩個超級經濟體(supersized economy):美國和中國,這兩個國家的發展對世界經濟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他說。
對于特朗普執政美國總統所帶來的不確定性,特納德表示“美國不是特朗普,特朗普也不是美國”,雖然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增加了,但美國自身擁有許多法律、商業優勢,足以幫助美國人民和企業安全度過特朗普的執政期。
他向鳳凰財經表示,許多投資者在考慮投資美國時,會將特朗普帶來的不確定性排除掉,轉而從一個長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