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中國信托業協會發布的2017年三季度信托業發展數據顯示,自2016年一季度行業利潤當季增速下滑至-17.41%的近年最低點以來,2017年行業當季利潤總額增速總體放緩。截至2017年三季度,信托行業風險項目594 個,涉及規模 1392 億元,較2016年末分別增長8.2%和15.5%。
“行業收入增長放緩,報酬率下降,信托風險項目有所增加,整個經濟環境下行的情況,信托行業正在加速分化。”復旦大學信托研究中心主任殷醒民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
另外,受近日央行、證監會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資管新規》)影響,占比在50%以上的信托通道業務正面臨強嚴監管。
“《資管新規》主要是破剛兌,降杠桿,信托收益預期管理要朝凈值預期管理轉變,把收益預期管理逐步轉變為凈值管理。”冷強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殷醒民則認為,《資管新規》對信托行業的通道業務將產生巨大影響,首先通道業務的“量”就會減少。信托行業能否為銀行分擔部分業務等問題還需要思考,不能“一刀切”。
數據顯示,從2007年到2016年的十年間,信托業實現了20多倍的規模擴張奇跡,年復合增速高達近40%,在整個資產管理行業中排名第二,但如今信托公司不得不面對行業轉型的挑戰。
增資助力
信托行業轉型壓力加大,信托資產管理規模及固有業務的發展擴張需要充實和運用大量自有資金,因此補充公司資本金似乎成了信托公司的必然選擇。
今年以來,中融信托、安信信托年內完成了兩次增資。去年信托公司增資更為密集,中國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共計22家信托公司增資,占全部68家信托公司的1/3左右,注冊資本增加總額超過470億元。
冷強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與凈資本直接掛鉤,對信托公司凈資本實施硬約束,通過增資可提高信托公司的抗風險能力。”
“另一方面,注冊資本金是信托業發展的根本保障,補充公司資本金也將有助于擴大信托資產管理規模,這是一個相互促進的機制。”冷強補充。
從資本實力來看,占行業近1/3的信托公司注冊資本發生變動也催生了行業格局的進一步變化—壯大了信托業的固有資產規模。2017年三季度,行業固有資產規模已達6345.03億元, 68家信托公司平均固有資產規模為93.3億元,且行業固有資產規模增速維持了較高水平,2017年前三個季度增速穩定在25%左右。
許多信托公司紛紛布局海外,將國際化業務作為下一步的開拓重點,增資也為海外布局增添籌碼。
平安信托在海外布局已搶先一步,并將重點發展境外基金產品線與境外股權投資能力,提出在未來3年內將架上的境外基金產品擴充到30-50只,并能為中國企業的境外投資與并購提供從標的選擇到金融配套再到投后管理的一體化服務。華寶信托、中誠信托等都已開展了各具特色的跨境信托資產配置業務。
“我國目前還是資本流動管制體制,信托公司海外業務主要借助QDII、QDIE、QDLP和人民幣國際投貸資質進行境外投資,目前還處于稚嫩階段。”冷強說。
關于注冊資本榜首爭奪戰 資管新規倒逼轉型的相關內容,小編先整理到這里,了解更多信托行情及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基金信托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