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寒冬”中私募堅守
期待2019否極泰來
記者房佩燕
盡管煎熬,面對新的一年,私募斗志不減。他們對2019年相對樂觀,希望把握結構性行情和經濟轉型的機會。
寒冬下私募的生存之道
在今年的投資寒冬中,不少私募陷入生存危機,表示“活下來”最重要,但如何才能“活下來”,明年的機會又在哪里?今年逆市表現突出的睿璞投資創始人蔡海洪強調做絕對收益。在他看來,無論什么時候,私募基金都應該盡量以絕對收益為目標,不必過多地去與指數或同行進行比較。“這點在牛市里很難堅持,但如果不堅持這個目標,就容易為熊市的虧損埋下隱患。私募基金要生存和發展,只能靠信用和品牌,而支撐信用和品牌的只能是持續穩健的業績回報。”至于如何持續獲得正收益,蔡海洪給出兩個建議。一方面,要制定嚴格的投資紀律,比如,在新產品累積安全墊階段和產品出現較大回撤時,控制股票倉位;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長期堅持的投資框架,安全邊際和逆向投資就是兩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堅持選擇高安全邊際的標的,投資盡量要去人少的地方。”
上海雷根資產總經理李金龍認為,私募生存主要靠產品規模和收益。當前,產品規模比較困難,而產品收益是與投資者長期合作的根本,穩健的收益背后是投研投入和技術的支持,需要不停研發,以適應市場和交易的需求。
和聚投資研究部表示,在戰略層面繼續做好“聚焦”,第一聚焦二級市場本身,尤其在擅長領域不斷強化競爭優勢。同時,在重點領域、行業集中資源,把研究做得更扎實,挖掘出具有超額收益、跨越周期的標的。
期待2019年否極泰來
對于2019年的市場行情,私募相對比較樂觀。
“股票價格是對未來盈利預期的折現,往往會否極泰來,”蔡海洪表示,他的樂觀預期基于四方面的分析。首先是市場估值到了相對較低的位置,即投資有了安全邊際;其次,政策利好在累積,貿易摩擦有望好轉,即邊際上的改善;再次,經濟下行過程中,好公司脫穎而出。“經濟下行,宏觀的政策制定者和微觀的企業家都在不斷調整,好公司通過提高經營效率、加大研發和開辟新市場等方式,可以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而且調整讓我們可以分辨出好公司和差公司”。最后,悲觀的市場情緒讓投資者可以用好價格買到好公司。
蔡海洪表示,盯著后視鏡開車是非常危險的,投資也是如此,不能簡單地把今年遇上的利空線性外推到今后三年。
凱豐投資總經理王東洋也對2019年A股走勢相對樂觀。他認為,市場風險已經在相當程度上得到釋放,長期來看股市可能漸趨回暖,投資機會將逐步顯現。和聚投資研究部認為,2019年市場表現可能會好于今年,但趨勢性行情仍需等待,機會將更多地以結構性的形式展開。
李金龍從投資和募資角度分別做了分析,他認為,股指期貨再次松綁,量化對沖策略受限更少,機會增多;另一方面,銀行理財凈值化、貨基收益持續走低,都讓股票或CTA產品有更多機會進入投資者的配置視野。
樸信投資創始合伙人、投資總監朱昆鵬認為,現在到明年一季度是市場磨底的過程,明年下半年相對向好。從數據看,明年還有一個加速下行的階段,上半年是相對低點,下半年會好一些。“如果明年二三季度經濟慢慢往上走的話,資本市場會提前3到6個月有所反映,現在及明年一季度可能是個低點。”從市場情緒、估值等因素來看,2019年相對樂觀。
逆向投資把握機會
看好新消費等
在具體操作上,蔡海洪表示,明年大概會將九成精力用于個股的研究,并且盡量追求高度確定性;而花在宏觀和策略研究上的精力相對較少,追求模糊的準確。在具體策略和布局上則會做一些小的調整,既堅持過去3年給他們帶來較大回報的2C的大消費行業,同時開始布局2B的行業,當下大消費板塊受到市場高度認可,尋找預期差的難度在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