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隨著一批又一批的投資精英前赴后繼地投身于私募“江湖”,私募基金由灰色地帶真正走向陽光,走向規范化;同時從原本被忽視的邊緣角色逐步成長為資本市場的重要成員,并漸漸具有了與公募基金業一較高下的實力。根據私募排排網的數據,截至3月11日,私募證券管理人的數量共計8005家,管理資金總規模已達到3萬億元人民幣。其中管理規模超百億元的私募證券管理人有58家,規模在50~100億元區間的有53家,在10~50億元區間的為350家。
雖然與券商派、民間派相比,“公募派”基金經理人數量最少,但其影響力卻是其他派系難以望其項背。排排網數據統計,目前有“公募派”加盟或掌舵的私募證券管理人僅有204家,占整個私募證券管理人的比例僅有2.5%,但“公募派”私募管理規模卻達3242.8萬億元,是整個私募證券管理規模的10.6%。
與此同時,目前掌管陽光私募基金的“公募派”基金經理僅250余人,但每每有公募基金經理出山掌管私募,都會在投資界引起或大或小的震動。數據顯示,管理規模在10億元以上的私募證券管理人占比不到5.8%,而“公募派”私募管理規模在10億元以上的占比達26%,位居前列。其中管理規模超百億元的58家機構中,“公募派”有8家,占比13.8%。此外,管理規模在50~100億元區間的“公募派”機構有8家,10~50億元區間的為37家。
02
8家“公奔私”規模超百億元
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8家“公募派”私募憑借長期優異的投資業績和卓越的風險控制能力從行業中脫穎而出,成為管理規模超過百億元的巨無霸,分別是高蕾的佑瑞持投資、許巳陽的銀葉投資、江暉的星石投資、王亞偉的千合資本、李澤剛的和聚投資、邱國鷺的高毅資產、趙軍的淡水泉和莫泰山的博道投資。
前公募基金“一哥”王亞偉,2012年帶著明星光環離開華夏基金,創立了千合資本。雖然王亞偉行事低調,但一奔私便在私募行業掀起巨大波瀾,起初發行門檻2000萬起,募資引發搶購,不到5年時間,千合資本規模逾200億元,產品業績保持在行業前三分之一。
原南方基金知名的投資總監邱國鷺,于2013年創建的高毅資產,幾年來,吸引了不少知名公募基金經理如鄧曉峰、韓海峰、卓利偉、孫慶瑞等的加盟,讓人看到了不一樣的私募平臺,邱國鷺稱要將其打造成百年老店,如今規模超136億元。
此外,原工銀瑞信投資總監江暉,2007年創建星石投資,目前規模171億元;原嘉實基金總裁助理趙軍,2007年打造淡水泉投資,任總經理兼投資總監,現規模超267億元;原泰達宏利基金經理李澤剛,2009年創建北京和聚投資,如今管理規模184億元;原光大保德信基金債券投資經理許巳陽,2009年與馬法成等人一同打造銀葉投資,目前規模逾百億元;原景順長城總經理助理高蕾,于2010年創辦佑瑞持投資,如今規模350億元;原交銀施羅德總經理莫泰山,在2010年加盟私募基金上海重陽投資出任總裁,而后匯聚史偉、何曉彬、楊夢、陳芳菲等明星投研團隊,于2013年5月創辦博道投資,僅4年時間規模已達210億元。
還有管理規模超過50億元的新方程、萬噸資產、上海遠策投資、理成資產、巨杉資產、弘尚資產、國富投資、鼎薩投資;規模逾10億元的信璞投資、世誠投資、望正資產、深圳易同投資、觀富資產等,這些新生私募機構雖然成立年限不長,但掌舵人或加盟者都是業界大佬,公司甫一成立就成為私募市場的主力軍及風向標,也贏得了廣大投資者的追隨,為行業注入了強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