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是一個周期,可以塑造一個資管公司,記者發展,2007年“奔私”、創立公司的這些私募人士,如今走向了不一樣的發展路徑。有人扎根一厘米寬、一公里深的地方耕耘,做私募精品店;也有人氣勢磅礴,建立起龐大的平臺型公司,多策略、多元化發展。
星石投資是這批私募中走精品店模式的典型,自2007年成立就始終盤踞在A股,沒跨出過一步。總經理楊玲表示,這十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出現過多個風口,如新三板、定增、港股等。在一些和A股投資一脈相承的風口,星石也曾考慮過布局,公司合伙人之間也有過爭執,但是最終仍選擇專注A股。
楊玲說,股票多頭策略是星石的立業之本,十年來一直專注于打磨投資能力,確切地說,是在打磨在A股獲取絕對回報的能力。“2008年因為熊市中獲得正收益一戰成名,但2009-2012年雖然風險控制住了但收益表現平平,2012年以后,星石暫時擱置規模擴充,潛心研究,終于在對絕對回報的理解上有了質的飛躍,過去星石不能容忍中間任何的向下波動,所以回報總是非常低,但是現在星石提出‘中長期投資回報’,即可以容忍中短期的回撤,來換取較高的收益,客戶持有的時間長些,比如1-3年,即使發生短期虧損,也能漲回去。”
世誠投資陳家琳則認為,私募是一個進入門檻相對較低、但持續發展充滿挑戰的行業,“只有聚焦在自己相對擅長的領域,將相對優勢發揮到極致,才能持續創造價值。所以我們成立至今,始終聚焦于股票二級市場多頭策略。”
陳家琳表示,回顧過去十年,世誠的一大發展策略是專注和聚焦,“資產管理行業是一個穩中求進的行業,只有先做到穩健,才能有可持續的精進。我們希冀利用自身的專業能力為客戶創造絕對回報,而非盲目追求管理規模的無序擴張。”
鼎鋒資產則在十年里走向平臺化、多策略發展,張高表示,主要基于幾點考慮:一是資本市場空間巨大,多種策略具備生存發展的土壤,二是國內股市波動較大,通過多種策略可以平抑公司的產品凈值波動和經營波動;三是多種策略可以互相組合,更好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甚至可以提供定制化的服務。多種策略通過多事業部和子公司的合作人模式可以有效的解決管理和激勵考核的問題。
關于這幾年大力發展股權投資,張高表示,股權投資是一條重要的業務線,“它是我們成長股投資體系的延伸,投資方法依然沿用我們多年積累的成長股投資體系,只是投向更早期的企業。”
還有多家私募公司在這十年走出了特色化發展道路。關于走向宏觀對沖的投資策略,從容投資呂俊表示,一方面,他在股票、債券、商品方面有過投資經驗,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另一方面,他們開發了從容圖靈大類資產配置模型,輔助基金經理進行大類資產的配置,真正實現在大類資產類別之間的切換,始終抓住最有機會的資產類別。“這個策略已經在從容實盤運行了四年多,并在每一年都取得了優秀的投資回報。”
而景泰利豐的張英飚則較早就進軍了海外市場,他表示,如果做對沖基金僅局限于A股市場,顯然不是一個完整的投資。曾拜訪過全球許多優秀的資產管理公司,沒有任何一家是只局限于本國投資的,而是具備有全球投資管理能力的。“在公司設立之初就設立了全球投資目標,但是我們認為一開始應該把A股的產品做好才能去嘗試其他市場,所以只到公司成立5年后,我們的投研體系和風控體系已有足夠能力去參與海外的投資,對自己有信心了,才嘗試走向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