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今天上證指數在3200點附近震蕩,而回溯十年前的2007年,A股正迎來一輪大牛市,上證指數最高到達6124點。在股市轟轟烈烈的氛圍中,中國私募基金行業也迎來了第一波“奔私”的大潮。
彼時一些知名公募基金經理、券商派投資經理紛紛殺入私募江湖,星石投資的江暉、淡水泉投資的趙軍、世誠投資的陳家琳、鼎鋒資產的張高、朱雀投資的李華輪、從容投資的呂俊、景泰利豐的張英飚、民森投資的蔡明、武當投資田榮華等,都在這一年創立了私募公司。
2007年“奔私”是幸運也是挑戰。如今十年過去了,走過市場牛熊輪換,他們有的創造了超越指數、穿越牛熊周期的收益,發展壯大,也有的則湮滅在資本市場滾滾大潮之中。同時,他們也在走向不一樣的發展路徑,有的扎根一厘米寬、一公里深的地方耕耘,做私募精品店;也有人氣勢磅礴,建立起龐大的平臺型公司,邁向多元化發展。
這批“奔私”的投資經理見證了中國私募基金逐步發展壯大的十年,而他們也在思索,何為私募基業長青之道,下一個十年該怎么走。
私募十年 “剩者為王”
在國內陽光私募剛起步的幾年里,2007年的這一輪大牛市就像是一場及時雨,激起了不少公募系、券商派等的明星投資經理相繼“奔私”,為初露鋒芒的私募基金注入新鮮血液。
這一年創立私募公司的投資人士,包括江暉、趙軍、肖華、李華輪、陳家琳、呂俊、張高、張英飚、石波、蔡明、田榮華等。天下英豪我輩出,一入私募深似海。在追求絕對收益的私募江湖,十年來他們走過了不一樣的心路歷程。
世誠投資總經理陳家琳回想起十年前,2007年10月公司創立,彼時A股市場剛剛創下歷史新高,2008年4月第一只產品成立,就遇上了全球金融危機,A股亦未能幸免?!拔覀儗⒆畛醭壵鹗幨兄械挠H身經歷轉換為寶貴的經驗教訓,并應用于后續的投資實踐中。十年間世誠的資管業務獲得穩健的發展?!?/p>
從容投資董事長呂俊則表示,成立的最初幾年一直專注股票多頭策略,期間經歷了2008年的大跌、2011-2014年的慢熊、2015年的股災,他們對中國股市牛短熊長的狀態有深刻感悟?!肮善毙突鹜ㄟ^控制倉位來實現風控,在股票熊市中盈利難度變得很高。所以,2012年我們開始做一些嘗試,運作宏觀策略基金,將投資范圍擴展到股票、債券、商品等多個資產類別?!?/p>
鼎鋒資產董事長張高從券商出來,2007年創立鼎鋒資產,他表示當時看好陽光私募的未來,決定透明規范運作。2008年發行第一只陽光私募產品,2009年開始企業化運作,2010年陸續進入銀行、券商、信托等大型金融機構白名單,2013年布局多業務線,包括股權、定增、量化、多策略套利、海外等?!半m然最初管理規模只有5000萬,員工只有4人,但這幾年一直專注在投資領域,這兩年也突破了100億?!?/p>
回首往事,景泰利豐董事長張英飚一點都不后悔當時“奔私”的決策,景泰利豐發展前五年通過買入并長期持有的策略獲得較好收益,但也經歷了2008年的大跌、2011年的大回撤,2012年開始在風險管理和選股的精細化管理方面下功夫,有了很大的進步。
但2007年“奔私”的投資經理也遭遇了最大考驗,因為隨后牛市急轉而下。私募十年,在市場中生存下來的機構無疑是“幸運兒”,但資本市場大起大落,私募江湖“剩者為王”,當初轟轟烈烈的“奔私”大潮背后,也有不少明星隕落。
隆圣投資的王貴文,曾經帶著公募的光環轉戰私募,但2007年大牛市后,很快遭遇了大熊市的重挫,他管理的產品在熬了四年后選擇清盤,“就此別過,永不回頭?!庇腥苏f,王貴文是第一個清盤的“公轉私”基金經理。但這十年間,也有不少投資圈的風云人物,在“奔私”后的幾年業績平平,逐漸匿跡于江湖。